作者:苗蛮子 | 评论(0) | 标签:时事观点

说起“学位”,坊间流传这么一个笑话:人生中什么学位最重要?不是博士,而是小学学位。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这恐怕是需要家长们通宵达旦排队乃至用膝盖才能回答的问题。比如最近在深圳南山区,就有上百名家长涌进当地教育局,恳求给孩子一个学位。更有一名拥有深圳户口的家长带着孩子,跪在该局信访办门口长达1小时。对此,南山区教育局承诺,一定会全部解决学位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

以“下跪”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的行为,越来越不少见,公众已产生了疲劳感。在个体权利意识高涨的今天,下跪,显然是个体人格尊严的最低表现。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在大庭广众之下跪求学位,这背后所释放出来的沉甸甸的无奈感和迫不得已,值得我们同情。但也不得不说的是,那位母亲拉着孩子一同下跪,将孩子的尊严也捆绑进来,很难想象这种行为将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灵创伤!

家长为孩子上学而下跪,一方面是个体权利的被矮化,另一方面寓示着小学学位——确切些说是“优质学位”——俨然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一种“奢侈品”。以深圳的情形来看,仅仅一纸本地户口本,显然已难以优先享受这种“奢侈品”了。因为有些情况相仿的家庭,却成功申请到了学位,甚至没有独生子女证的也一样获得公办学位。至于原因,恐怕与社会上“1.5万元一个学位”的传言不无关系,这自然引发了家长们“花钱买学位”的质疑。以此再来审视那位家长的惊人之举,其实也是对这种不公现象的一种抗议。

既然连“深户”都公办学位不保,可想而知“非深户”的境遇有多难了。这样看起来,深圳中小学的学位似乎很紧张。其实不然,从总体来看,深圳中小学学位并不紧张,只是存在结构性供需矛盾。换句话说,紧张的只是“优质学位”。显然,这一结论适用于几乎中国所有大城市的义务教育境况。问题显而易见,由于教育资源、教育政策的分配不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往往趋向好学校集中,从而造就了所谓的“名校”、“重点学校”,并导致“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逐渐拉大,最终呈现出教育“两极化”现象。

“择校热潮”由此应运而生。为了让孩子能受到好的教育,将来有一个“美好前程”,许多家长不惜花血本、想尽办法也要往公办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里挤。这种情形下,公办学校的学位自然供不应求,并引发“择校费”和“学位费”的“比翼齐涨”,一时成为公办学校的两大创收法宝。显然,在这种背景下,家长热衷“公办学位”,与其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不如说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说到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位”,不应有好坏之分;所谓“公办学位”,更不应该成为特定人群享受的“奢侈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既是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义务教育规定的法定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然而尴尬的是,不同群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得到的平等保护。这种不平等给受害者造成的损失不仅有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有时甚至是影响终生。从这个意义上,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收入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时,但是教育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世”,值得所有人,尤其是教育者谨记。

一言以蔽之,为孩子上学而下跪,不仅是教育的耻辱,更是政府的耻辱!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以及公共利益的守夜人,如果连公平的教育机会都无法提供,连最基本的公共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公共权利的获取,要靠下跪而非制度安排,那么政府的存在价值也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