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画报:谁是中国普通青年?中国三四线小城市年轻人生存状态调查


进入专题
青年 阶层流动    ● 城市画报     
  序言
  
  在21世纪的中国,远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光芒之外,那些也许你连地理位置都搞不清楚的小城市们,那些没有星巴克,没有LIVEHOUSE,没有地铁,没有IMAX,没有交通堵塞,甚至,买不到《城市画报》的城市里……那些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
  为我们贡献本期封面专题的“青年志”团队,是目前内地最酷和最有前景的社会研究团队之一。他们耗费了2个月的时间,在中国6个普通中小城市里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尝试去解答这个问题。最终,青年志联合创始人张安定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提到他对这些城市青年生活的一个印象:“最不正常的事儿,是没有太多不正常的事儿。”不知道,这个调查被命名为“普通中国”(CHINA NORMAL),是不是也与他们的这个强烈感受有关呢?
  对我而言,感受最深的,却是这些城市里,年轻人们不被珍惜的青春。他们的青春,与大城市的“KIDULT”风气恰恰相反,就像是应该迅速抛弃的蝉蜕一样,“应该快进到30岁”。因为,“青春意味着没有权力,青春意味着有限选择。”而成人世界的生存标准提前进入青春,那意味着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的加速逝去。
  希望这个报告得出的不是适用全国的普遍经验,不然,想像一下,这个国家最有活力的人群,如果最终大部分都会变成衬衣束在西裤里,两个巴掌大的手包夹在腋下,穿着尖头皮鞋踩灭烟头的那种我们熟知的“正统”成人形象的话,那么,这样“充满权力和选择”的未来,是每一个青年都希望有的未来吗?
  本期刊登这个庞大而有趣的报告,是希望大家有机会去了解别人,同时也了解自己。“权力和选择”其实存在着相对性,就如选择做一个特别的,遵循内心召唤的人,在大城市里,也许你只不过是一枚白天射向天空的烟火。而如果是在小城市里,或许你就是那个最特别的人。
  同样,“生活方式”并非无足轻重,而是塑造个人价值的最强大装备。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对于青年来说,毫无疑问就应该是最重要的事情:
  “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会让我得到快乐和尊严吗?”
  “如果明年是生命的最后一年,你会对之前的人生后悔吗?”
  这是一位好朋友给我的忠告,当人生有所困惑时,我会把它当成解药。它很普通,但目前为止,基本有效。
  因为经济市场化、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可能性,中国一二线大城市的年轻人正在相对有更多机会、更少限制的环境下,探索个体身份选择的客种可能性.表现出不断演进的个体性。,这种个本性与个性截然不周.是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是基于个体探索和本经验的自我界定。
  然而,远离大城市.在中国的三四线中小城市,中国的快速发展正如何影响年轻人对自我的认知,影响他们的个体梦想? “你有梦想吗?”“当然了。每个人都有梦想。” “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们在中小城市和很多年轻人的谈话,都以梦想开始。但大部分回答都极为类似:“我想有房、有车、有个好老婆/老公, “我想有钱。”“我想要稳定的生活,这就够了。”
  当开始本文的研究之前,我们相信我们会发现众多至今未被讲述过的梦想。基于例如“非主流”等不同风格的中小城市青年网络亚文化现象的观察, 基于例如互联网会给中小城市年轻人带来与大城市相同的参照系这样的假设,我们曾期待找到中小城市年轻人隐藏在内心的狂野世界和多样梦想。我们没有期待,他们的梦想,就像他们的社会身份,也被局限在普通和常态的狭窄领域。
  和曾经的大城市年轻人经历过的相仿,中小城市的发展正在急剧改变和丰富当地年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激发了他们新的渴望,以及新的行为,但是中小城市年轻人的个体发展,仍然很大程度上被当地社会和经济上的障碍和不足所局限。他们陷入了选择的矛盾冲突之中:是探寻新的可能性?还是在一个有迹可循的社会里按图索骥?在这里,主流定义的成功,对个体的选择增加了众多的限制。
  他们面对的挑战,是如何保持做一个普通人,但争取在这个基础上扩展自己的眼界,延展生活的边界。
  在本文中,我们会首先着重分析中国社会的宏观图景。这些宏观的影响因素,作为中小城市年轻人的成长情境,正在塑造他们的人生经历、价值观,他们感受到的矛盾冲突以及线上或线下的交互行为等。
  我们也会讨论到中小城市年轻人越来越强调自己生活当中。个体自主选择的重要性——而消费在实现这种需求方面正扮演着重要角色。最后,我们会简要梳理和解读品牌在面向中小城市年轻人市场时将会遭遇的机会和挑战。
  
  1、宏观图景:社会结构与个体限制
  
  城市基础设施和零售服务业的飞速发展
  
  过去十年间,中小城市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为起点较低,中小城市的变革之猛烈,甚至超过了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的居民几乎直接从乡村生活跳进了城市生活(城市周边的田地也被划归入城市,直接贡献于当地的房地产业)。最明显的变化是当地新兴的零售和服务业,新建的奢华房地产楼盘,以及新建的公共基础设施及城市美化工程。
  
  其他产业发展的滞后
  
  在中小城市,主要的经济发展都发生在第一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和建造业,第三第四产业比如研究和设计等脑力集中的服务业都相当欠发展。
  中小城市的市场发展也相对落后——这里几乎没有国际公司,私营企业中也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
  国有企事业单位仍然占据了中小城市年轻人“理想就业”的绝大多数机会和资源。
  
  社会阶级与关系经济
  
  市场化进程缓慢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中国特有的社会关系准则“关系”在这里变得非常重要(关系指的是人脉和互惠关系)。
  在大城市,虽然关系也非常重要,但是更深度的市场化经济环境,包括新兴的互联网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在内的第三第四产业白热化发展,持续给更强调竞争性的商业行为提供了空间。
  在中小城市,掌握话语权的人群的权威,更多建构在人脉而不是胜出的个人能力或者表现之上的,于是挑战主流结构的独立或者创新的商业形态的生存空间几乎被挤压殆尽。
  
  宏观形态如何影响年轻人
  
  1.商场让生活更美好:生活环境的改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使年轻人对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作出了乐观的判断。因为城市发展带来各种更新更好的消费场所,中小城市年轻人也建立起了和现代性和消费之间的深刻联系。
  2.就业机会限制个体发展:产业发展的局限意味着就业机会和数量的局限。最理想的情况是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但是这类工作一般都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职位,或者按部就班常规性的日常行政和业务工作,没有什么工作表现方面的压力,能够自我实现的机会也很少o
  3.遵从常态才能更好地生活:在这里别人怎么看你对你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中小城市年轻人去挑战社会规则和习俗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风险,包括失去身边同龄人的理解和接受。
  4.世界是成年人的,年轻人只能遵从规则:在这里才能远不如人脉有意义,年轻人必须依靠更有影响力,更成功的年长者来给他们打开生活的一扇扇门。这就意味着,家庭、兄长和同事前辈对年轻人如何看待自我价值和如何行动有重要影响。
  
  2、年轻人群体:社会流动与上升通道
  
  比较大城市年轻人和中小城市年轻人群体,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实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都来自中小城市。很多生活在中小城市年轻人来自乡村。那么,中小城市年轻人和大城市年轻人有什么区别呢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小城市年轻人,我们必须更仔细了解,年轻人流动的原因以及如何流动。
  我们来细数一下中小城市年轻人的组成:
  A.移居至中小城市的农村或县级以下的年轻人(大量)
  B.没有大城市生活经历的当地年轻人(大量)
  C.从大城市返回的当地年轻人(少量但是数量在增长)
  D.从其他同级另外城市来的年轻人(小部分)
  虽然这几年情况发生了改变,但一直以来,中国年轻人都普遍相信“社会上升通道”的存在和开放性。年轻人相信,即使生活在最底层的乡村,只要个体努力,就可以进入大城市,过上现代都市生活,拥有好的职业,活得好的回报。
  现在,因为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来自乡村,流动到中小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仍然相信社会上升通道。同样,也不断有中小城市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决意在大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
  
  谁从中小城市流动到了大城市?
  
  那些希望找到一份第三第四产业的工作的年轻人,必须选择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去。优秀的学生会到大城市更好的大学去学习,毕业之后也通常会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另外,那些在家乡没有人脉关系的年轻人更有可能选择去大城市中生存,因为在大城市个人能力更有可能被肯定,即使没有关系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因此,中小城市最有才华,上进和自立的年轻人往往离开了家乡。留下来的少数有才能的人在孤独而一筹莫展地发展当地的年轻人文化。当下,中小城市几乎没有与创意相关的年轻人亚文化。
  
  谁在向下流动?
  
  现在,不是所有的中小城市年轻人都决心迁徒到大城市生活。
  就业机会的稀缺带来的白热化的竞争以及飙升的房价(使北上广成了臭名远扬的压力锅),加上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饱和,使中小城市年轻人的上升空间所剩无几。
  与此同时,中小城市的发展使当地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可观提高。
  于是,有这样一群为数不多但也不容忽视的中小城市年轻人选择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回到家乡去,回到更安稳的生活轨迹中去。
  
  上升通道日趋固化,梦想受限
  
  日益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板结固化的社会上升通道,对中小城市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个人能动性降低,梦想受限。到大城市去生活的可能性变小,而在中小城市生活各种机会也都受“关系”所限,于是在中小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理智和现实。
  他们正在丢失对个体能动性的信念。越来越难以相信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成就,比如更好的学习成绩,能带来更好的生活。他们也越来越不相信大城市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他们在更小的年纪开始放弃了个体的梦想,追求稳定生活。
  对中小城市的很多年轻人来说,移居大城市的梦想已经遥不可及。
  
  谁是本文定义的“中小城市年轻人”?
  
  几乎所有的中小城市年轻人都有一刻会问自己:我是否应该尝试去大城市生活?然而他们中大多数选择或“被选择”留在本地:或者因为缺乏足够的个人竞争能力、或者缺乏资源、或者缺乏接收挑战的勇气。他们不再向上流动。
  本文所描述和论及的,是指那些已经选择或被选择留在中小城市生活的年轻人。这是因为,中小城市年轻人所体会到的最主要的焦虑和压力,都和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感知以及他们在中小城市面临的个体发展局限紧密相关。
  那些已经去大城市读书工作生活的年轻人,以及那些下定决心奔向大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焦虑。
  
  3、梦想和价值观:中产生活与个体性梦想的冲突
  
  主流梦想和新兴梦想
  
  中小城市年轻人最主要的梦想可以分为两种:主流梦想和新兴梦想
  主流梦想是拥有稳定的生活,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与这种梦想对应的是看重家庭,金钱与地位的价值观。
  新兴梦想是拥有更丰富的,新鲜刺激的,个体化的现代生活方式。与这种梦想对应的是看重个体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新生活体验的价值观。这是因为近年来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价值观,在更年轻或更富足的中小城市年轻人群体中比较多见。
  
  主流梦想:中产的生活
  
  中小城市年轻人非常重视和向往稳定的中产阶级生活。这样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包括:有一份受社会尊重,(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共 4 页: 1 2 3 4
   进入专题: 青年 阶层流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