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硕鸣 

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阴霾下,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盈利增长却能逆势上升;二零一一年总利润增加超过一倍至一百六十七亿元人民币。未来三年,预计每年收入持续增长二成。

始于二零零八年的金融危机令华尔街焦尸遍野,曾经被视为站在金融巅峰屹立不倒的欧美大银行纷纷告急,有的更走向倒闭。虽然远在中国的业务也受到不小影响,但至今,还没有国际银行宣布要全面退出中国市场。牢牢吸附在中国金融市场强劲磁铁上的跨国外资银行,虽然没有如在中国市场具垄断地位的中资银行般获得巨利,但中国在二零零六年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给予外资行国民待遇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已经站稳。

罗兵咸永道最新公布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二零一一年,投入中国的外资银行税后总利润翻一番,预计未来三年收入每年持续增长二成。相对亚洲三百大银行在二零一一年度的纯利取得百分之二十二点九的增长,比上年百分之三十四点五的大幅增长放缓,这个成绩十分耀眼。同时也显示,亚洲银行业,中国市场最好。

受在中国大陆营商的跨国企业及越来越多国企、民企的信贷需求强劲带动,在中国内地一百八十一家外资银行的总利润由二零一零年的七十七点八亿增至二零一一年的一百六十七点三亿元人民币(约二十六亿美元)。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机构和企业对衍生产品交易需求强劲,亦使其资产总额在期内增长百分之二十四,达到二点一五万亿元人民币。尽管预期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外资银行仍然预测,至二零一五年其年增长率将维持在百分之二十或以上。

伴随整个宏观经济下行和多个行业经营不佳,中国银行业开始面临不小的难题。安邦咨询的分析研究认为,国内经济活力不足,并非是由于货币政策太紧,流动性不足。事实上,不少银行现在还有多余的信贷额度,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贷需求不足,尤其是符合宏观调控政策、又相对安全的信贷需求不足。

现在,即便银行还有信贷额度,但今年很多大企业都以平稳发展的策略为主,基本只要与去年的增长持平即可,不会过多追求扩张和利润。一位国有大行的人士表示,「现在大银行还有多余信贷额度」,但「一方面因为风险控制越来越紧,符合银行放贷标准的企业减少;另一方面,好企业提供担保的意愿也在下降,好企业基本上都是来还款的,授信后的提款也在减少,以降低财务成本和暂停规模扩张」。但这种现象似乎在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中并不多见。

全球银行业依然在金融及欧债危机中艰难度日,然而,外资银行在中国找到了避风港,其业务扩展、业绩增长虽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阴霾笼罩,却在中国创下逆市而上、一枝独秀的奇迹。

进入中国的一百八十一家外资银行去年的盈利总额创历史新高,较前一年增长一点一五倍,其利润增幅高于国内行业水平。对比银监会二零一一年披露的银行年报资料,国内银行去年的盈利增长水平显然不如外资银行。内地证券时报记者根据银监会披露的资料计算得出,国有大行二零一一年利润同比增长二成九,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略胜一筹,但同比也仅增长逾四成七。

去年渣打银行在中国新增十九家分行和支行,令网络总数增至八十一家,税前利润增长逾一倍至十一点五一亿人民币。其中,个人银行业务中国收入增加一成二至二点二八亿元。而恒生银行去年的财报显示,恒生中国去年于内地业务据点增加,税前利润达到四点八二亿人民币,其中企业及商业银行业务客户总数同比增长百分之八点三,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客户总数亦增加百分之二十一点一。

外资银行增长胜中资

很显然,中国经济仍全球一枝独秀构筑起银行业发展的平台,而外资银行的增长性优于中资银行,又展示其独有的优势。罗兵咸永道中国大陆及香港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卓茂文表示:「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尽管受制于贷款上限及新分行审批速度相对缓慢等种种障碍,但其业务表现仍然强劲,不单利润和资产总额持上升趋势,它们在主要市场亦争取到一定的占有率,例如在上海,外资银行二零一一年的市场份额为百分之十二。」

去年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外资银行在中国》一书,围绕着外资银行在华起源、生存和成长展开论述,内容涵盖了外资银行在中国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该书笔墨着重于改革开放之后,外资银行重回中国市场的迅猛发展。作者陈澍在新闻领域近十年,服务路透社、道琼斯,现在是香港英文《南华早报》的金融编辑。陈澍长期观察、关注中国金融业发展,他对亚洲周刊表示,外资银行在一百五十年前随八国联军进入中国,从「侵略者」的经济帮手到如今作为推动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催化剂」,中国经济与外资银行都经历了巨变。之所以要写《外资银行在中国》,是因为外资银行与中国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金融动力。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是在二零零六年开始,陈澍指出,其实这一波的竞争早在二零零三年的银行改革就拉开了序幕。这一年冬,中国政府动用四百五十亿美元外汇储备注入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后,吸引外资入股,然后上市。现在,四大国有银行占据中国大陆银行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具绝对垄断性优势。外资银行一方面要与「四大」竞争,另外还要受二三级银行的挤压。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外资银行仍能不断催化自身优势,陈澍认为,这和外资银行以市场为导向,施展服务的「软功夫」有关。「无论是外资公司的银行装饰、环境布置,还是银行人员的服务态度,都胜一筹」。在香港闹市区铜锣湾醒目之处有一个花旗银行的大型广告,用简体字写着「欢迎中国客户来开户」,陈澍说﹕「很显然,这是把中国资产吸引来到境外,把中国业务沿伸到香港。」

外资银行服务跨国公司

一百八十一家外资银行的最大服务对象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陈澍说,他在采访、撰写书时了解到,「外资银行是客户生意做到哪里,银行就跟到那里。一般跨国公司也习惯在海外已有的银行服务」。随着客户的业务增长,相应需要资本增长,尽管全球大环境不景气,但中国经济环境稳定,外资企业发展稳定,外资银行相对就稳定。

中国正由出口主导转向以内需拉动经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又有更多的机遇。陈澍说,过去,国外品牌是中国制造,海外销售,现在一些国际品牌开始中国制造,中国销售拓展市场。陈澍举例,GAP已开始在国内市场上市,「苹果」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有品牌专卖店,这些外资企业引来的资金市场会更大,对外资银行就是机会。

应对新机遇,外资银行已将目光投向四个目标增长领域:金融机构、跨国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罗兵咸永道中国大陆及香港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卓茂文也称:「这意味着外资银行将迎来多样化经营的新机会,从而打入新兴并逐步迈向成熟的行业,例如信息科技和环保能源。随着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外资银行也将利用其全球专业知识为中国企业服务,因此,外资银行就要推行不同的、更有针对性的中国市场战略。」

上海计划在二零二零年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外资银行都支持并相信它们可以为此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