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报告汇·专题】别了,李克强;别了,希望尚存的时代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3.11.3
主题归类:CDT报告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六四记忆人权博物馆:抢救记忆,重建论述,将1989年中国民运的历史与香港、中国大陆及世界的抗争历史相连,这是「六四记忆.人权博物馆」的使命。目前,博物馆共分成六个展馆:时间馆、空间馆、人物馆、香港馆、文艺馆、媒体馆。未来,博物馆还将持续更新,补充现有展馆内容。烛光不灭,真相永存。寸心千古,莫失莫忘。

10月27号,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突发心脏病在上海去世,享年68岁。中国当局比照前总理李鹏的待遇,在11月2日为其举办了告别式并在北京天安门降下半旗致哀。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行到八宝山公墓殡仪馆与李克强送别,随后进行了遗体火化。在这期间,其逝世的消息引发了民众的震惊和惋惜。西方各大媒体也由此发表文章,纪念、评论和分析李克强本人及其死亡带来的政治影响。

一、西方媒体如何评价李克强

李克强死后,对于他的评价也成为西方各大媒体的重要内容。在西方媒体眼中,他被视为一位坚持改革开放,支持市场经济的中共“开明派”政治人物。作为名义上主管中国经济的最高官员,李克强也和“克强指数”、“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 密不可分。

img

据悉,“克强指数”最早由杂志经济学人提出。该杂志曾报道李克强担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时候,私下和一位美国外交官表示不信任该省的GDP数据,而是透过“用电量、银行贷款发放量及铁路货运量”来评估真实的经济情况。

彭博社评价他以改革者的身份而享有盛誉,并且称他“倡导亲市场的改革,赞扬市场经济的好处,同时引导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度过了与美国的贸易战、房地产危机、经济危机还有新冠疫情。”

路透社将李克强称为“精英经济学家”(The elite economist),赞扬他支持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提倡供给侧改革,但是他的经济治理理念却因为习近平的干预而未得到实施。路透社引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学家宋文迪 (Wen-Ti Sung) 的评论,表示:“李克强将作为自由市场和穷人的拥护者而被铭记”,“但最重要的是,人们会记住他本来可以做的事情。”

img路透社截图

不过,西方媒体也普遍认为在习近平治下的十年,李克强的权力被架空。“李克强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权力最小的总理”,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如是说。对于他在任总理的工作,外界也普遍认为他备受习近平打压,并未做出什么突出的政绩。

然而,由于习近平的治下,中国政治经济全面倒退,因此在他的衬托下,李克强的“敢讲真话”、亲民风格和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则得到了普遍的好评。

南华早报等多家媒体梳理李克强生平的时候都提到了他敢讲真话的行为。其最著名的公开发言莫过于在2020年5月28日的中国两会记者会上,他当时表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币)”。这被认为既反映了中国真实的民情,又公开打脸了习近平吹嘘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img

纽约时报则赞扬了李克强对坚持改革开放的表态,“当时严格的新冠防疫政策和政府对快速发展的产业进行的打压已经动摇了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李克强承诺,中国会继续对世界开放”。“我们的孩子们会享受比我们更好的生活”,“中国开放还要继续往前推进,黄河长江不会倒流。”

二、民众自发悼念和官方暗中打压

在李克强去世之后,中国各地出现了悼念他的风潮。BBC记者麥笛文 (Stephen McDonell) 李克强的故乡合肥发布消息称,在其故居红星路80号(原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大院外)外,民众纷纷鲜花,悼念者络绎不绝。一位受访者表示,“什么地方生活艰苦,他(李克强)就下来了解了解,确定是什么样的情况。” 他还批评了现任总理李强说:“不像李强,只会拍马屁”。不过,记者表示,现场也来了许多便衣和警察,“越来越多的便衣人员聚集在我们的受访者周围,仔细听他们发言的内容”。

在李克强长期工作过的河南省会郑州也出现了悼念人潮和祭奠花海。此外,在全国多地都有人在当地的地标建筑物附近摆放李克强遗像、生前口号以及献花。云南嵩明县园博园一束白玫瑰上手写的字条:“人在做,天在看,王八终究会滚蛋;民主、自由、法治,富强终将实现”。在浙江大学校门口有人拉起了李克强生前说的话“长江黄河不会倒流”的横幅。

img图片来自网络

img图片来自网络

而在网络上,李克强生前的说过的话也被网民传播。其中,被分享最多的还是李克强承诺中国会继续改革开放的话:“黄河长江不会倒流。”

然而,官方也开启了404模式,将大量敏感词和帖子进行屏蔽。同样的,线下的活动也出现了官方的审查。在不明白播客第71期中,一位受访者就表示自己遭到了便衣跟踪以及学校辅导员的骚扰。官方普遍的表述是,管制是担心李克强被有心人士利用。

三、中国人哀悼李克强,也哀悼一个希望尚存的时代

知名专栏作家袁莉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民众之所以悼念李克强是因为,“李克强的去世激起了对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怀念:那是一个经济前景更好、对私营企业更开明的时代。这样的反应显得极为刺目,表明了中国国内对习近平领导的不满。去年,这位强硬派领导人在设法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两届任期限制后,史无前例地获得了第三个任期。”

img文章截图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李克强的去世让他们得以释放压抑已久的沮丧、愤怒和焦虑,这样的情绪源于他们认为习近平对经济处理不当。习近平打击私营部门,破坏了中国部分最成功企业的发展。他疏远了中国一些最大的贸易伙伴,并和俄罗斯等国家走得更近,同时还用忠于他的人换下了具有改革意识的领导人。习近平将政府重心更多转向意识形态而非经济。”

经济学人也有着相同的看法,并认为关键是中国失去了曾经有的“问责制”:“作为改革时代的技术官僚,李克强服务于通过执政绩效寻求合法性的一党专制。很多中国人怀念那个时代…… 今天的中国实行一人统治,党拒绝外部监督。不可能承认中国存在问题,因为这就等于在怀疑习近平 。中国人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因为这种问责制的丧失而哀悼。”

img

北大校友、和李克强相识的法国塞尔奇-巴黎大学教授张伦,在接受法广的采访中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时代彻底告别了,一个时代彻底终结了。当初那代希望以参与中共政治、加入体制、改造体制的一代人要么被彻底同化,即便是像他这样的做到高位,也落得个如此下场。这实在是很有象征意涵”。他更是在CNN的采访中, “李克强的去世让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的希望都破灭了,绝望感只会不断累积,给未来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

而在不明白播客“人们为什么纪念李克强”中,张伦对于未来悼念活动如何演变也做了预测。“这个东西会不会借李克强去世引发一种什么事件,我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啊,但是呢,发展到像四五运动当年怀念周恩来,包括八九这样一个规模,对这种可能我是有怀疑的。”

img

然而,张教授表示“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我想这是所有关心中国的未来,甚至某种意义上也是关心世界的未来的人,大概都要思考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了。我们又在历史的一个节点上,不仅仅中国,最近看到各种各样的国际上的事变,各种各样的旧的世界在崩塌。”而“中国的未来要取决于中国的民众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为自己的未来奋斗的意志和愿望。”

四、李克强的死因至今仍有质疑

李克强去世之后,网络上不断流传着关于他死亡的阴谋论。民众质疑中共高官群体普遍高寿,比如前总书记江泽民96岁去世,而李克强又享受到了最顶级的医疗保健,为什么会在68岁如此年轻的情况下突然发病身亡。

img

日经亚洲就提出质疑 “李克强是最年轻的退休老干部。他在 8 月底参观位于中国西北部敦煌的世界遗产莫高窟时,看起来身体状况良好”,“没有迹象表明他被送往拥有中国最先进技术和最优秀心脏病专家的上海医院。”诸如此类的质疑一直冠为流传。

日经亚洲还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表示,在今年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习近平遭到了中共原来的严厉批评,而李克强则是“幕后推手”。由于李克强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曾经存在党内竞争关系,因此外界对于李克强死因的阴谋论说法甚嚣尘上。

此外,在11月2日告别式这天,虽然新华社有报道,但是各大官媒当天上午基本保持沉默,其告别式的新闻并未出现在头版头条。和中共历史惯例相比,此举极不寻常。

相关阅读:【图说天朝】媒派|今日全国主要党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