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海… 

哈尔滨市缺环卫工。信。全国到处缺人,哪里有机构,哪里就有缺口。要不,人社局都得撤编,下岗,散伙了。因为“没了活干”。还有,职业歧视的风气越来越甚,环卫工又正好在歧视范围之内,不缺才怪。

这不,某地一名“不知天高地厚”的副乡长,雄赳赳气昂昂去《非诚勿扰》应婚,结果呢,唰唰唰,立马被灭灯。24名女嘉宾一个不拉。这里面就有职业歧视,对乡镇干部的歧视。水往低处流,人往城里嫁。谁家女儿乐意往山沟里大乡里嫁?

缺就缺吧,可不知怎的,哈市环卫工的缺口竟然高达四百七十多个。如果一个部门一下子少了470多人,这个部门恐怕就得瘫痪。哈市环卫部门能够顶住长期以来的大缺口正常运转,正常环卫,市容也从未因此而丢人现眼过,着实不简单。原有的就是最好的。很多三妻五妾子女成群的老板都有这种感觉。哈市原有的编制和人手,能够把未来要扩编470多人才可能干好的环卫工作干得一点也不输给他市,原有的编制就是最优秀的编制,原有的人手就是最优秀的人手,不给原有的人与制颁“五一”劳动奖章,那就说不过去。冷血了。

这470多个环卫工都是事业编制,还不是公务员,可一招考,短短八个报名日就有七千一百多人涌至,招录比例高达16比1。优劣淘汰,残酷非常。那意味着招录结束后,将有六千多人还是“赤条条而来,赤条条而去”,还得回到原来的生活,回归“原来的我”,一切照旧。人家太阳照耀了,我家角落照样潮。失业何其多,无业何其众,安得就业千万个,广庇天下无业尽欢颜?

广厦是不敢指望了,杜甫之哀我之痛。眼看城市房产做强做大,无奈自家小居又窄又潮,没啥好图了,图份事业工就够了但,但这也是奢望,要一拼十六,还要拼爹拼娘。招录之路,生死肉搏,够呛。失败在所难免。绝大多数报名者是要重回生存故态的。

招录之前,哈市人社局还忧心忡忡,担心零报名。毕竟职业歧视是看不见的,统计局也统计不了。这下可乐坏了人社局,7000多应招大军里竟然有4000多本科以上,而且还有29名硕士。

硕士应考环卫工,这事不新鲜。早有硕士当上掏粪工了。但是,那么多硕士那么多本科生同时报考哈市的环卫工,居然都无职业歧视,还都不怕社会笑话,这就有点新鲜。量变说明质变。这事说明了很多道理,证实了很多世态。

如今的硕士本科生令人刮目相看,他们的心理素质绝对够硬,够狠。敢来跟不怕脏不嫌秽的环卫工抢饭碗,愿把脏秽当事业,这就是可忍天下之不能忍,能干天下之不能干。栋梁之才,立竿见影。

但是,是谁把他们锻炼成这般栋梁的?

这就是社会的悲哀了。改革开放是要付出代价的。改革的同时,我们也改掉了学以致用的路,革掉了读书有用的命;开放的同时,更开出了全民争入体制的独木桥,放出了体制就是民生的信号。读书的都想去当公务员,攻读生物化学的都跑来专攻环卫,鸟不飞,鸡不啼,人尽另用,民全公务。

体制怎就成了香饽饽?成了皇帝女?

回过头,问题还是出在体制内而不在社会上。什么贫富分化,生意难做,创业维艰,打工辛劳,那都是皮毛之说。社会分配如果公平公正了,既合理又科学,打工也能跟公务员那样足以养家糊口,可以游山玩水,打工也会成为香饽饽。但现在,体制释放出来的信号不是那么回事。纪委一抓,不是大贪就是巨贪,动辄就是满屋的奢品、成吨的金银、上亿的家财。民众读案,更为关注的是体制落马人士在其位谋其政时的“战利品”,而不是堕落的根源和腐化的内因。

民众会为贪官的落马而叫好,但同时会在心里较劲,励志要让自己或子女入体制,他们已经弄懂了这个时代最显浅的道理,书中已无黄金屋,体制之内到处有。在社会分配不合理、体制腐败到处有的现实里,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就成了民生自善的一条不二之选。哈市冒现的“硕士攻卫”就是这样炼成的。耐人寻味!

最后,就让一首打油诗为本文煞尾。它或能帮助未来的那六千多应考失败者解脱多少心灵的失落。

《无业者之歌》

不在其业,不谋其位;

不谋其位,不弄其政;

不弄其政,不入监狱。

不入监狱,幸不幸福?

2012-10-24 老海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