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刚:复兴之路定伴随他国“抗议”声

十八大报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加快中国前进步伐的号角和行动,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是民心所向的时代要求。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经济全球化之中的复兴,必然要对世界和周边国家产生影响,这一点各国必须有所适应,中国也应当做好准备。

果然,建设海洋强国的提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度关注,一些国家把它歪曲为“谋求海上霸权”,并对中国发出“抗议”之声。

我们正在经历中国外交的一个转型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为加速发展经济,中国积极融入西方经济体系,对外政策主要是“韬光养晦,决不当头”,在处理国际重大事务上尽量顺应国际社会主流,在外界看来,似乎“温顺”成了中华民族的标签。在处理争议领土问题上,面对周边国家的侵权行为时,也常以克制与忍耐、外交劝导与抗议的方式应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更多是“抗议”别人,却很少被“抗议”。

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敢于说“NO”,尤其今年以来,当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开始发力、采取一个大国应有的行动时,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听到别国对中国的“抗议”声。更换新护照、三沙市制定海洋管理法规等引发某些国家的“抗议”;过去某些国家习惯在中国的海域捕鱼捉虾,盗气偷油,现在他们将要被驱赶或接受登船检查,于是“抗议”;最近,中国的海洋执法船和海监飞机去自己的钓鱼岛海域进行常态化管理,日本不习惯,也频频提出“抗议”,等等。细数这些“抗议”,并不是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中国本来就应该做的事。这些“抗议”之声是对中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过程的正常反应,是中国的主动作为、正当维权产生的自然现象,是中国复兴道路上必然会出现的常态。中国无须检讨而是要坚持自己的作为。

抗议实际是弱势的表现,是一种没有能力做到但又不甘心的表现,它可能是正当的,但也可能是无理的。为什么很少见到美国民众游行抗议别国?很少见到美国政府抗议其他国家的行动?因为美国综合国力足够强大,美国更常见的“抗议”形式是对某个国家的经济制裁。今天的美国是接受别国抗议最多的国家,而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各国最重视的国家。

尽管我们跟美国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完全不同,但一个国家在实现其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与别国的摩擦面必然成倍加大,毫无疑问,中国的复兴之路必有他国抗议声如影随形。 (作者是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政治与战略研究室主任)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