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陸各地方政府為了「拚建設」紛紛大興土木,但也造成「蚊子館」充斥,其中「蚊子機場」正是大宗。根據統計,目前大陸營運中的民航機場將近180座,但其中虧損的機場超過七成以上。部分地方政府為了替生意冷清的機場「輸血」衝業績,甚至規定所屬各單位每年必須「包機出境考察」。

光明日報指出,以江蘇省為例,13個省轄市就有9個機場,除了南京的祿口機場與無錫的碩放機場外,另外7家都呈現虧損。例如常州的奔牛機場,去年旅客量只有108萬人,是機場設計容量的五分之一。許多地方機場為了爭取航空公司進駐,必須付錢支助航空公司,如此一來造成更嚴重的財務負擔。

位於江蘇北部的鹽城機場,每年總吞吐量只有31萬人次,卻已開航台北與南韓首爾,絕大多數運量來自包機。甚至兩條國際航線的主要客源,也來自公務機關的「餵養」。鹽城市府規定,各單位如果前往台灣或韓國考察,必須從鹽城機場出發,否則不能報銷開支。甚至各機關單位必須定期組織員工包機出行,輪流飛往台灣與韓國,維持國際航線「月月紅火」的假象。

除了鹽城之外,如揚州、泰州等地,地方政府也都要求所屬各單位,必須為機場「輸血」貢獻客源。一位企業主管私下坦承,這些出國行程名為「調研」、「考察」,其實很大程度就是公費旅遊。

儘管機場虧損連連,造成財政負擔,但許多地方政府為了打「政績牌」,還是拚命新建或擴充機場。以東北黑龍江的佳木斯東郊機場為例,去年旅客量首度突破30萬人,而且機場附近十分空曠,擴建跑道或航廈的空間都很充足,但地方政府仍決定易地另建新機場,而且第一期工程的吞吐量就要達到104萬人。

對此,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小冰批評,官員以公款美化機場帳務,結果等於用納稅人的錢吃喝玩樂,變成「取之於民、用之於官」的腐敗消費結構,長遠來看不但使地方財政惡化,更將引發龐大民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