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基层调查“你幸福吗”曾引来众多网友调侃。年关将至,在去旧迎新之际也有不少人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自己:你觉得自己幸福吗?

世界价值调查组织(WVS)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物质方面的富足是决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单纯的富裕并不能保证主观幸福感受。在国家范围内,这意味着人均GDP增长与国民幸福感提升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图中的曲线表明了GDP与国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者采用了调查之前5年的人均GDP,因为GDP对人主观感受的影响会有时间上的延迟):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提升人均GDP是有效的增强幸福感的手段。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受边际效应影响,它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度会越来越低。而根据世行数据,中国2011年人均GDP在5500美元左右,靠近曲线拐点。也就是说,人均GDP的增长对中国人幸福感提升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从该曲线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拉美国家与东欧诸国的人均GDP分布相似,但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人普遍幸福感很强,东欧国民众则缺乏幸福感。在参与调查的13个拉美国家中,45%的民众都认为自己“十分快乐”,是东欧居民的3倍多。研究者对此的解读是,宗教、极高的国家自豪感等多方面原因给拉美国家人民带来了信心,而东欧居民许多属于前苏联加盟国曾一位追求经济发展并最终轰然解体,这给民众带来了很强的负面冲击。研究结论认为,人类主观幸福感受的终极来源是“自由选择的能力”,它包括充足的物质基础,也包括在社会生活中更高的自由度。

中国国民的幸福感发展轨迹基本符合研究结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近二十年经济高速增长期中,中国人均主观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财富同步高速上升,反倒有所下降。相反,图中约同时期许多并不比中国富裕的国家(包括一些幸福感曾跌入低谷的东欧国家在内)却在国民幸福感方面进步明显。另一项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指出,中国在这一阶段正是居民个体意识觉醒的时期,势必会与旧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存在冲突,影响幸福感。

当然,人均统计不能代表每个人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评价。正如研究中指出,中国社会里影响幸福感的多项指标如收入、医疗水平等依然呈分化趋势,其中个人甘苦,就不是一个简单直白的采访问题可以反映的了。

来源:网易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