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在歷史上不乏衝突與競爭,但兩國發展模式相同。有分析說,如果不小心,大陸經濟也許會重蹈日本覆轍。

北京環球網引述分析說,日本戰後的經濟復甦與大陸近年來的經濟成長,都是依靠出口和廉價勞動力。匯率低估使出口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此外,兩國都產生了龐大貿易順差,並投資於以美國國債為主的海外資產。

不過,日本1985年簽署「廣場協定」後,日圓被迫升值,導致經濟成長放緩。為恢復成長,日本決策者掀起信貸驅動的投資浪潮,促成資產價格泡沫,最終歸於破滅。

分析表示,中國大陸反對倉促重估人民幣,根源在於避免走日本的老路。但是中國大陸因應全球金融危機的方式,很像「廣場協定」以後的日本。

中國大陸透過國有銀行系統的快速信貸擴張而非政府支出來推動經濟成長,掀起投資浪潮。與先前的日本一樣,大陸銀行系統的壞帳可能引發銀行業危機,削弱經濟的成長潛能。

此外,日本在危機開始時比大陸富裕許多,並擁有良好的教育體系、強大的創新能力以及科技實力和勤勉的工作作風,這些有助於日本的調整。

相較之下,中國大陸依靠廉價勞動力,而當前勞動力的短缺和工資上漲都在削弱競爭力。

另一方面,大陸在創新和高科技製造方面的努力還處於初步階段。有關部門承認,信貸推動的投資戰略導致投資效率低下、國有銀行蒙受貸款損失。大陸摒棄投資主導的成長模式面臨巨大挑戰,依靠補貼擴張產能以推動經濟成長,也已經越來越不可行。

分析指出,近年來,外界普遍對中國大陸的成就感到驚歎。不過,如果無法完成必要的經濟轉型,大陸驚人的成功最終歸於失敗也是有可能。

美、日、德、法、英等5國1985年9月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並達成協議,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貶值。因協定在廣場飯店簽署,協定又被稱為「廣場協定」。(中央社)1020506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