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国民主

简介:该地区的公民不要放弃要求完整的民主——为了他们和中国的利益

中国官方称这是香港民主的「一大步」。然而他们在8月31日宣布通过了计划,第一次,每个香港公民为这个地区的领导人投票,而领导人被待以愤怒和漠不关心。明显缺乏满意的结果。这不是因为香港公民不太关心他们的投票权,而是因为中国极其明确地表示,按计划在2017年举行的下届香港首席长官选举要受到操控。只有获得由北京共产党批准的选举人才能被提名,一半陆地没了。

其最糟糕之处在于,它冒险引发了一场即便是中国都不想让其发生灾难。民运人士在计划抗议。不清楚有多少人会参加,而担忧之处在于,该地区政改和平运动的长久历史将让路于与警察打斗、大规模逮捕和甚至可能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干涉。那将扰乱亚洲其中一个最富有、最有序的经济体,并使得中国与西方对抗。但即使这样,很可能的是,这样的灾难已然避免,这种避免不仅对于香港,而且对于大陆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错失良机。一个可能令整个中国受益的本地民主种类实验机会已经丧失。

一个国家,一个半制度

中国的宣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不再可能去争论香港民主发展能够稳步前进,甚至是北京的政治改革(见 文章 )。这种安排由中国党控制的议会——全国人大设定的,全国人大是必需的,是因为在1997年中国从英国手里接手时,全国人大作出了一项准许该地区「高度自治」并最终「普选」的保证。对大部分人来说,那意味着他们有机会自己选举他们的领导人。

中国一直恪守这封意向书中的承诺,但这并非实质。2012年,首席长官由一个在香港商界和政界精英间选出、只会说「同意」的人构成的1200名庞大的委员会任命。2017年的提案是一个类似的委员会将选择候选人——他们将供所有的香港投票者选举。理论上,委员会可能完全允许很多政治党派的候选人参选。实际上,悲观并非杞人忧天。只有两到三名候选人被允许参选,每个候选人必须赢得委员会至少一半的支持。在这种安排下,民主意味着在香港会很少,但比中国其它地方要多——那里的每个成年公民可以为本地人大代表候选者投票——人大代表候选者也要得到党的批准。

对香港来说,这很糟糕。该地区的4位领导人,自从1997年交接时均由北京选择并板上钉钉地选为特首。他们中的所有人,包括在任的梁正英(Leung Chun-ying),都被证明了极为不受欢迎。在一个北京束缚下的政府统治下,新闻业被恐吓所压制,也被广告商所强迫。司法系统害怕自身也许要面对一项对大陆忠诚的测试。有些香港人抱怨甚至连邮政服务都做出让步——其拒绝递送呼吁公民抗争的小册子。

故事也许还没有结束。香港的活动家已发誓要发起一场公民抗争运动,他们亲和地称其为「用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而他们宣称的任务是通过静坐示威使该地区的主要金融区瘫痪。这将是通过民主运动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公然蔑视法律的行为。

活动家们的目标是正确的,他们的勇气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他们的策略也许是错的。如果动荡失控,就会动用军队,这对香港来说就是场灾难——并可能推迟活动家们的事业。最好沿着民运人士的做法最好:组织这种和平抗议,使得该地区作为一个理性政治辩论的模范,在这个世界的部分地区经常缺乏这些。并且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的和平抗议:香港的立法委员可以拒绝中国的提案,即便那意味着回到2012年采用的平均非民主体系。只有少数几十个民运人士现在在选举团中任职。他们应该在未来联合抵制提案。传播谎言则毫无意义。

如果香港人民继续游行示威而不破坏该地区的经济,中国也许只会不加理睬。然而不是必须的。某种程度上,要感谢2013年浩大而有秩序的抗议——香港的傀儡政府搁置反颠覆议案的计划,不幸的董建华(Tung Chee-hwa)特首下台了。不违反法律,香港的民运人士会更好来施加这种令其尴尬的手段。

他搞砸了

然而这不仅在香港,中国扼杀这该地区民主渴望的决定将被意识到。在台湾,中国政府有着不受待见的观点,其梦想以相同的方式收复台湾。党似乎已断定,相对于他的对手之一可能赢得香港选举并激起全中国政改的要求来说,统一台湾的前景遭到破坏显得不那么重要。事实上,该地区也会发生独立。政府担心,那会鼓励中国的外围从西藏到新疆的分裂分子。

但是不满在全中国增长,北京无法仅仅压制它。庞大的新兴中产阶级对于诸如教育、医保、环境和财产权利问题的无能为力正变得越发沮丧。提及他们每天担心的事,大陆人和香港公民有很多共同点。中国政府准备不得不找到一种方式来满足他们对于控制生活的渴望。香港将是个很好的起点。

作为党的总书记,习近平有机会把香港作为中国政治变革的实验台。他已经得到了这个机会,本可以作为一个真正的改革者被载入史册。结果,他浪费了这个机会。

原文链接: The Economist | Democracy in China: The struggle for Hong Kong
日期:2014年9月6日
文章原载于《经济学人》印刷版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