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继承,是个大问题。皇帝至高无上,哪个做了皇帝,连带一大群人的利益,或损或益,得意者可以升天,失势者可要入地。弄的不好,江山社稷因此改了姓,也是可能的。如果老皇帝的儿子早早成年,在位时就把太子定下来,而且中间没有太大的变故,顺顺当当接班,倒也罢了。怕就怕老皇帝在位时间不长,子嗣尚幼,或者没有子嗣,那就得太后加上有权势的大臣们来找人。到底选哪个接班,这个事儿,可就大发了。
朝中每个势力集团,都有自己的算盘,都倾向于选一个日后可能对自己有利的。而把持朝政的权臣,一般都倾向于选个年纪小的,最好还能傻点憨点,也好摆布。但无论怎么选,都得在皇帝的近枝子侄里挑,血缘得保证是自家人。所以,选择的余地,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如果实在选不出年幼的,那就得选傻的,或者看上去老实巴交的。有没有希望选个聪明能干的?当然有的,也是选皇帝理论上的目标,但实际上,真有说话权力的人,心里都想选个老实的,即使不傻,也得宽厚一点。真心为朝廷好的,往往说不上话,能说上话,也说了不算。
东汉末年,汉顺帝死后,留下唯一的儿子刘炳才一岁,大权在握在年轻的梁太后手里,而梁太后的哥哥梁冀,成了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一岁的孩子当然好操控,但是却不好养活,第二年就翘了。在近枝皇子里找继承人,梁冀的意思,只能找小的。于是,找了渤海孝王刘鸿之子刘缵,刘缵才八岁,但人挺聪明的,小小的年纪,就看不惯梁冀的跋扈,有一次,当着朝臣的面,就说梁冀是跋扈将军。结果,好端端地吃了一张饼就死了。
一连死了两个年幼的皇帝,下一个,大家都觉得该挑一个年长的了。朝中的重臣,李固、胡广、杜乔和赵戒之辈,都中意清河王刘蒜,年长而且聪明正直。但是,梁冀不干,他还想找年纪小的,当然,迫于舆论,太小也不合适,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是蠡吾侯刘志,时年十五岁。此人,看上去傻傻的,一副好摆弄的样子。这个人选,据说中常侍曹腾,也就是曹操的养祖父替他选的。刘志,还是梁冀的妹夫。
然而,几次开会,争议不下,梁冀的人选,实在不符人望,而且血缘离汉顺帝也比较远。但是,梁冀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一定要选蠡吾侯刘志,最后,梁冀面带凶色,声色俱厉,朝臣们如胡广赵戒之辈,在压力之下,都改了口,只有李固和杜乔还坚持原议。最后太后定夺,太后当然得偏着自己的哥哥,刘志就这样做了皇帝,史称汉桓帝,就是被后来大兴党锢之祸、迫害士人、被刘备恨死了的一个皇帝,一个东汉人眼中最差的皇帝。随后,李固和杜乔,都被梁冀以皇帝的名义害死了。
不过,这个刘志,倒也不是梁冀期待的那个样子,成年之后,在宦官的帮助下,经过周密筹划,突然发兵大将军府,逼得梁冀自杀,梁家满门,都被杀光。依附梁冀的官员,也纷纷落马。
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人算不如天算,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