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出新书 披露中朝秘辛

■二○○一年江泽民访问北韩,和金正日在平壤出席活动。

(星岛日报报道)著名学者沈志华推出《最后的「天朝」——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增订版,披露了不少秘辛。随着中国确立改革开放路线,中朝同盟的裂痕渐渐显露,一九九一年,邓小平明确告诉北韩领袖金日成本人,中朝是「是兄弟,但不是同盟。」中共总书记江泽民也对日本客人说明:「中朝不是同盟国。」,并且拒绝支持北韩军队「教训」韩国。一九九二年,中国不顾北韩反对与韩国建交,标志中朝同盟正式瓦解。该书还透露,江泽民在退休之后接见沈志华,对当时的北韩领袖金正日相当不以为然:「小金这个人很狡猾。」

沈志华是中苏关系史、国际冷战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其《最后的「天朝」》,详细和深刻地叙述了冷战时代的中朝关系,特别是毛泽东与金日成之间神秘的交往,在海内外引起关注。沈志华后来又利用韩国和日本已经解密的外交档案,以及中国外交部、中共中央联络部上世纪八十年代印发的大量内部刊物,增加了「改革开放与中朝同盟基础的瓦解」一章,推出增订版。本报曾经邀请沈志华就此接受访问,但被婉拒。

在毛泽东时代,毛泽东和金日成建立了中朝同盟,并于一九六一年正式签订《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虽然有矛盾和分歧,但仍然竭力弥合裂痕。书中指出,随着邓小平执政,提出「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定调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经济体制和外交战略出现变化,推动中美建交和友好, 放弃输出革命,与北韩在意识形态上发生动摇。金日成仍然坚持与「美帝」斗争,对中国发展不以为然。

一九八七年五月金日成访华,邓小平劝告他下次去深圳看一看,并介绍了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经验。一年后金日成却对一些外国领导人说,北韩的经济政策「一贯正确」,「不需要进行改革」,劳动党「要走真正朝鲜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文革结束后,中国对北韩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已经有所减少。随着中苏关系渐渐正常化,由于北韩在外交和地缘政治方面的价值下降,一九八五年底邓小平开始调整对北韩的经济政策,十二月十三日邀胡耀邦、杨尚昆等人讨论对朝政策,邓说:「要总结同朝鲜打交道的经验,不能使朝鲜有错误的理解,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针对北韩提出的新要求——培训期满的北韩飞行员继续留在中国五年,然后驾机返回,邓小平断然拒绝,并说:朝鲜人当然不高兴,那就让他们不高兴,要防止他们把我们拖下水。

随着中韩贸易额加快增加,中朝经济关系更加难以为继。一九八八年五月北韩提出五亿美元的巨额军事援助要求,被中国婉言拒绝。至一九八七年,北韩对中国的债务已达十三亿美元。

六四事件之后,中韩仍然积极寻求建交。面对西方压力,中国急须找到外交突破口。中共总书记江泽民一九九○年三月访朝时说:你们反对我们与南韩互设贸易办事处,心情可以理解,但此事挡不住了。同年十月中韩互设贸易办事处。一九九一年十月,邓小平明确告诉金日成本人,中朝「是兄弟,但不是同盟。」江泽民也对来访的日本公明党说明:「中朝已经不是同盟国了。」

同年年底,金正日派人向中国传话,在北韩军队「教训」南方的时候,请求中国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援助。江泽民坚持认为,北韩方面不应采取任何挑衅行动,拒绝了金的要求。此外,中国还多次拒绝了北韩关于进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以及在军事研发项目上提供合作的要求。

一九九二年四月,国家主席杨尚昆访问朝鲜,通知中国正在考虑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对于金日成提出的延迟一年的要求,中方不置可否。三个月后,外长钱其琛突然访朝通报建交决定,金日成冷冷地说:我们会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困难自己会克服。同年八月,中韩正式建交。沈志华认为,既然美国没有侵犯中国的意图,韩国也不是进攻中国的桥头堡,那么北韩也就不再成为中国的挡箭牌和战略缓冲带,中朝同盟自然不复存在。

金日成病逝之后,其子金正日执政,中朝新一代领导人之间陌路相逢,缺乏个人感情。二○○九年九月二十四日,江泽民在中南海瀛台接见沈志华、李丹慧、杨奎松,沈志华当面问过江泽民对金正日的印象,这位退休的总书记沉思了一会儿,不以为然地说:「小金这个人很狡猾。」

中国有关部门和地方干部对于金正日在访华期间讲究排场、随心所欲的做法更是不屑一顾。沈志华称,这是根据他对原珠海市长王顺生的访谈,以及原中联部副部长于洪君去年在上海的一次学术会议发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