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想象,一段长达25年的关系,可以多么的不被尊重,多么的脆弱。」31岁的陈岳向淡蓝讲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小A是一位公务员,小B是一位公司职员,他们是一对相处了25年的同性情侣。他们在十年前通过贷款买了一处房子,为了减免一些费用,房子在小A的名下,二人一起还贷。不幸的是,小A三年前在一场车祸中去世。由于房子在小A名下,不认同这段关系的家人依法继承了这处房产,并将陪伴了25年的爱人小B赶出了他还了十年房贷的家。
「这是我们可能要面对的最真实的问题,」陈岳是一名男同性恋者,在北京从事于互联网科技行业,他与他的伴侣沈义在一起5年了。他说,沈义身体不好,有一次需要做个风险颇大的手术,由于沈义始终清醒,便自己在『手术风险告知书』上签了字。
「那是我们第一次遇到需要签字的情况,」陈岳无法不去想,「万一有一天需要患者监护人来签字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医院会认可我的签字吗?我难道要打电话给他在湖北老家的老父亲吗?那我是谁?他的朋友?还是室友?」
「不结婚,你一个人谁照顾你?」、「你老了怎么办?」、「你在家晕倒了谁管你?」……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同性恋者,乃至丁克家庭、独居者的「灵魂拷问」。你又是否想过,究竟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有声音认为,「意定监护,可能是同性关系目前的『最优解』。」
01
最亲密的爱人,竟什么都不是
实际上,在同性婚姻还没有在如今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合法化之前,同性伴侣间所面临的法律困境就已时常见诸报端。
1983年的美国,一名酒驾司机撞伤了女同性恋者莎伦,导致她严重脑损伤。那时,莎伦和她的爱人凯伦已经在一起四年。但莎伦的父母拒绝承认凯伦是莎伦的伴侣,并通过行使法定监护权,禁止凯伦到医院看望莎伦。而在凯伦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下,才终于拿回看望爱人的权利。
他们的故事给LGBT群体敲响了警钟,让LGBT群体意识到了在紧急情况出现前,起草法律文件保护自己与伴侣的重要。毕竟,明明是最亲密的关系,却在没有法律保护的情况下,不被所有人接受和认可,令人心碎。
02
南京公证处:推广意定监护能充分保障LGBT群体合法权益
通俗的讲,「意定监护」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针对在自己失能、失智的情况下,预先作出安排,书面约定监护人负责照管其人身和财产。
7月19日,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公证处官方发布的一篇题为『意定监护公证,搭建LGBT群体爱的桥梁』的文章引起了淡蓝的关注。
这篇文中提到,「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同性婚姻与民事结合在全球五大洲得到合法化,全球范围内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和地区达到31个,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西班牙以及我国台湾地区。」
淡蓝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该机构。
南京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李雯告诉淡蓝,「在我国,LGBT群体一直以来似乎被掩盖在主流社会之下,但对于选择了LGBT生活方式的人群来说,也一样存在着医疗、养老、财富传承的问题,上述问题甚至比普通人更为尖锐。对此避而不谈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引发更多社会矛盾。」
她还说,「LGBT群体对于包括意定监护在内的综合公证其实有很大的需求。LGBT群体和其原生家庭、同性伴侣之间的法律关系也需要仔细梳理与保护。推广意定监护,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充分保障LGBT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目前,该机构已经成功办理了综合公证二十余件,而同性伴侣申请办理的情况并不少见。
「当我们谈到意定监护时,讲的其实是一系列法律服务产品,」长期关注意定监护的执业律师丁律师向淡蓝介绍,同性伴侣之间有关人身和财产的相关法律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意定监护公证、医疗预嘱、遗嘱公证等一系列「综合公证」得到保障,「本质上就是一份两人间的合同,根据需求约定权利和义务,内容并不是固定的。」
「其实特殊群体可能面临很多法律问题,但是由于沟通的不通畅,很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等,导致我们专业人员不能充分了解特殊群体的需求。这一方面需要我们专业人员深入的沟通交流。」她还表示,「『家』不见得一定是传统意义上夫妻二人组成的家,可以是普通家庭、LGBT家庭,只要人们之间有『爱』和『信赖』,能够经得起道德和时间的考验,都可以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03
「目前来看,意定监护可能是同性关系的『最优解』」
李雯向淡蓝介绍,对于LGBT人群而言,意定监护制度让伴侣成为自己的监护人,并优先于父母、兄弟姐妹等法律规定的监护人行使监护权成为可能。
2017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民法总则』第33条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由此确立了我国的意定监护制度。
实际上,意定监护制度是普适的,不仅仅适用于LGBT群体,还适用于独居老人、失独家庭、丁克家庭等等。李雯称,这些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能面临没有适格的法定监护人,或者希望有能够优先于法律规定的人成为自己的监护人。
「这一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公证处白颖曾在文章中表示,201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民法总则』将意定监护的适用人群范围从精神病人和60岁以上老年人扩大至所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体现了对监护领域公民自我决定权的尊重。」
几天前,淡蓝的原创文章『当,同性恋老了』一文受到了同志群体的广泛关注,而我们收到的最多的留言就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此,LGBT公益组织发起人、65岁的阿山对淡蓝称,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LGBT人群,无论是否有伴侣,都应有提前规划生活的意识,「到了一定阶段,我们的父母也许不在了,兄弟姐妹和亲人又不方便,选择谁来做自己的监护人会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问题。目前来看,意定监护可能是同性关系的『最优解』。」
04
婚姻功能是否被意定监护替代了?
「意定监护制度是一项合同领域的重大突破,」丁律师称,通过包括意定监护在内的综合公证,能够对同性伴侣的诸多合法权利进行保障。
南京公证处的李雯也提到,关于同性伴侣法律关系的梳理和保护,除了意定监护公证,还有预嘱、遗嘱、医疗救护委托书等一系列公证。例如,针对失能、失智时的人身照管问题可以办理生前预嘱和特殊医疗照护委托;如果存在未成年人子女抚养问题,可以办理指定监护公证(也属于广义的意定监护);针对去世后的财产传承问题,可以办理遗嘱公证。
但丁律师也同时称,包括意定监护在内的综合公证的功能仍与婚姻有着巨大的差异。如果将其等同于婚姻,那显然是一种误解。
「婚姻的义务是法定的,例如互相忠诚,经济扶助,相互扶养,照顾救护等,是必须履行的责任,如有违反将面临惩罚。」北京劭和明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鲁律师告诉淡蓝,相比法律规定了双方责任和义务的婚姻关系,意定监护公证更类似于是一种权利的授予,可能相对缺少义务的规范、责任的制约和违反的罚则。对于意定监护下的权利和义务、意定监护的退出、防范意定监护中的道德风险等问题,需要全盘考虑、规划设计和谨慎处理。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公证处白颖曾指出,意定监护协议一生效,意味着被监护人已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没有能力再对自己选择的监护人的行为进行评价或监督。而从权利制衡的角度看,缺少监督的权利难以保障被监护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诸如定期调查监护工作开展情况、核查被监护人财产开支状况、监督及确认重大财产处分行为等,如何规范监护人的监护行为,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仍是需要回答的课题。
对此,丁律师补充称,目前存在监护监督人的制度,即除了设置监护人之外,再设置一个监督人来监督这个监护人,防止其侵害被监护人的权益等。但这个制度在实践中,仍需不断实践和完善。
05
最后
幸运的是,伴随着意定监护制度及相关综合公证被更多人了解,也伴随着LGBT群体的「能见度」越来越高,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法律、医疗、养老、金融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及机构开始正视LGBT群体的需求,以及面临的问题。
正如南京公证处发布的官方文章中写道的那样,「避而不谈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视,是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