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编者按:本文已被删除。
6月6日晚,《北京日报》发表题为《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的评论文章。
标题的意思很清楚很直接,文章里说得也很清楚说:北京是国家首都,北京形象代表首都形象、国家形象。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有着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以首善标准抓好城市精细化治理,意味着北京必须注重保持城市应有的秩序,不应也不能发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利于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经济业态。
看了这篇文章,自然而然想起了总理前些天在记者会上公布的数据:我们的人年均收入是3万元,但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人口?大约14亿,每个月收入只有1000元的6亿人占了总人口数的多少呢?很容易算出来,约占了42%,接近一半了。
如此庞大的人口月收入只有1000元,这样的国家是富强的国家?不,这样的国家是贫穷落后的国家。过去,有些高层官员对外发声时总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还以为是谦虚,是为了回应国外那些担心中国成为霸主的声音,没想到是真的,中国真的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一个人,一个月只有1000元收入,1000元能干什么?每个月1000元,仅仅吃饭穿衣恐怕都不够,更别提看病、教育等等了。
2017年夏天,我和一个朋友在武汉的一所大学里合租了一个三居室的老房子,月租是3000元;2018年夏天,我第二次进京工作,租了一个40平米的房子,月租金是6100元。
可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我不禁想问:每个月只有2000元收入的人,中国有多少?每个月只有3000元收入的人,中国又有多少人?即便是一个月有5000元收入,以如今的物价水准,又能干些什么?
官家公布的很多数据,经常大得惊人,但6亿人月收入仅千元的数据证明,这些大数据背后的好处与实惠与绝大多数国人无关。一个月收入只有1000元的人,他享受到了什么国家福利?
这样贫穷的国家的首都,居然说地摊经济不适合它。我很困惑:这个国家近一半的人口月收入只有1000元,首都居然排斥地摊,这样的首都是谁的首都?
这样的首都,好像是极少数有钱人的首都。
若不是没有办法了,多数人都不会去摆地摊,雨淋日晒的,辛苦、遭罪,还赚不了多少钱。如果有些人不得不去摆摊,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已经到了非常困难的境地。他们的温饱,可能已经快成问题了。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很多人肯定不会选择摆地摊。眼下经济下行,加上疫情影响,大量的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被迫关门歇业,去马路上摆个摊,已经是他们最后的自救。可是,我们的首都在这个时候发出了“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的声音。
为了让首都形象高大上就排斥低收入群体赖以生存的地摊,这样的首都一点都不可爱。
《北京日报》为了证明“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还说:特别是包含老城区在内的北京中心城区本身环境脆弱、商业集中、人员稠密,治理难度本就很大,游商地摊给城市管理、环境卫生、交通出行等方面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街道脏乱、假冒伪劣、噪音扰民、游商满街、堵塞交通、不卫生不文明等曾经的城市顽疾一旦卷土重来,之前的治理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不利于树立良好的首都形象和国家形象,不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都的面子真的比人民的肚子还重要?这么说起来,首都是宁可让穷人饿死也要让街头干净整洁咯!?这是什么思维,这是什么人才有的思维?
如果国家形象靠这样就能提高,那赶紧通知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把穷人都迁出首都,学习北京经验,把首都精简成富豪集中地,那全球所有国家的形象不就一下子都高大、辉煌起来了,世界大同实现了,感觉人类达到了巅峰……
说到这里,大家不觉得荒唐吗?排斥地摊,让依靠地摊生存的个体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被迫离开北京,只留下月入大几万、上十万几十万的高收入群体,塑造北京作为首都发达、现代的形象,这与几十年前把十几亩甚至几十亩稻子集中在一亩地里然后说亩产万斤不是一回事吗?
真正文明的城市,不会在国家还有如此多穷人的时候容不下地摊。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需要的不是首都的面子好看,我们需要的是让更多国民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能活下去。
说“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的首都,不值得爱。
褚朝新
2020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