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叫麦田的人火了,因为他炮轰了韩寒,亮出了“公知韩寒疑似伪造”的大剑。

此前,在微博上已经有人在转发麦田的质疑,只有短短的几条,我认真看了,觉得非常可笑:比如,“韩寒的现场演讲总是很平庸,而书面访谈总是很出众,因此背后肯定有人操控”,这纯属扯。有些人,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经过充分的准备做出的书面表达总是大大胜过在公共场合下的现场发挥,这算什么证据呢?不过是搞笑罢了。

没想到,这个麦田意犹未尽,继续扩展他这条荒唐的思路,写出了一篇蛊惑人心的《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很奇怪,很多微博上带V、拥有五位数以上的所谓名人当回事儿地大转特转。很快,著名的狠角马伯庸大人对此文的批驳也广为流传了:马伯庸:从《人造韩寒》看如何构筑阴谋论 而韩寒本人的回应也有了:《小破文章一篇》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麦田之文,洋洋洒洒,装模作样地弄了好些数据,看的人眼花缭乱,其实概括起来,他所要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公众视野中的韩寒有一个转变过程,这一过程在“我”看来,“很不可能”,所以一定是假!

二、公众视野的韩寒有一定的营销成分,那么多人中了他的计,现在我揭穿了它,你们醒醒吧!

首先,能接受第一点的人,全是蠢人。蠢人当然理所当然地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事,其他人类也没理由做得到啦。马伯庸之批驳,实际也是针对第一条。

其次,多年的观察,大家都能明白:韩寒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的所有行动,自然有小心经营的成分,我们也不必把他无原则崇高化。很多媒体、网民也确实乐于把韩寒叙述成一个反体制、受迫害的英雄,这当然是有很大问题的。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独唱团》停刊了,另一方面,也别过分地夸大韩寒的正面价值,代言名牌什么的他自己也老老实实地承认了。可是,一切面对公众的言说,不管你有没有v,读过多少书,是搞IT的还是搞文化的,必然都有你自我形象塑造的考虑,极端地说,就是那些拒绝网络、电视的知识分子,拒绝本身不也是他们塑造出来的一种姿态吗?所以,人经营自我的形象,是网络时代的必然。

我以为,韩寒之可贵,在于多年来他经营出的一种诚恳形象(当然,你又可以写阴谋论说这是伪造),一种坦然。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坦然地说几句话、挣点钱、写文章、出书、过日子。他的话都挺朴素的,和那些“读书人”的学理比起来,没什么特别高明的,也不够给力到可以去坐牢什么的,但那又怎样?我所以为可贵者,在其以百万千万听众的影响力,而不愿浪费,不愿闷声发大财,还想以一些“巧”的方式,温和地推进点变化,搅乱格局,引发辩论。当然他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利益,但非要头破血流的才可以赞扬么?

韩寒改变了我们对传统文人的认识,我们千万别把他神话,但也千万别因为有人比他更苦更累却没有他收获的更多而对此产生厌恶和做绝,进而把自己变成蠢人。当下有那么多的不公、不义、压迫、腐败,我们急待对抗的邪恶还安稳无恙,某些有崇高使命感、自称知识分子的人,却热衷于要瞄准些前进的不够激烈、在前进过程中顺便低头捡了几个元宝的队友,实在让我不太懂了。

若说,“公知韩寒”真已露出马脚,被人捉住,也便罢了,可是,为什么那么毫无说服力的诬陷,还能赢得大家的热烈关注、转发、像模像样地当回事来讨论:甚至纠缠进什么“反智啊”、“不读书”啊简直让我上火。

大概是有赖福柯的影响,知识分子现如今是习惯了“这件事表面怎样其实不重要,关键是背后更深的东西”。“背后”固然重要,但“前胸”又如何?说文化人的文章不是他自己写的,还有比这更严厉的指控吗?而当这种指控根本建立在凭空的狐疑,然后给出毫无逻辑的“论证”,最后仅仅得出一个“极为可能”的结论后,除了“污蔑”,我想不出更合适的词了。

概括我的意思:韩寒不该被神化,他需要被质疑,但是,不能平白无故地毁人清白!

平白无故,意思是,要么居心叵测,要么实在太蠢。(好吧,我也来一个阴谋论:一个搞IT的人,不该如此无逻辑啊,所以他背后也有一个团队?)

这真是个荒谬的年代,据说都很关心社会进步的一群人,居然认为毁陷一个人的清白也是有必要并可以理解的!

一想到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竟然必须和很多不清楚的头脑协商、争取共识,我就觉得痛苦。

来源:去死的漫漫旅途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0e8e10100zh8p.html

萝卜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