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没对香港作出任何贡献,却来到狮子山下分我香港人的资源。医疗、教育、福利……都应只系属于香港人!”

这是1月底香港报纸上刊登的一份广告,广告上的照片是一只巨大的蝗虫,而“蝗虫”是香港一批排外人士批评大陆人的词汇。去年年中一首叫做《蝗虫天下》的歌曲,在短短两个月内点击量达三十多万 ,反映了许多香港人对于大陆人的矛盾与焦虑。

这个矛盾与焦虑在过去一个多月达到新的高峰。

先是去年12月底,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香港市民对“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升至十年新高,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只有16.6%,跌至新低。北京派至香港的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部长郝铁川公开批评这个研究不科学、不合理,认为不应让市民在“香港人”和“中国人”身份中作选择,亲共媒体也猛烈批评这项研究不是学术,而是政治,甚至对主持研究计划的学者发动强烈人身攻击,被香港学术界批评严重干涉学术自由。

1月4日,一名香港市民在尖沙嘴的知名品牌D&G店面门口拍照,被保安驱赶,但该店准许大陆旅客在门外及店内拍照,引发上千民众前往抗议。1月中旬,大陆游客在地铁车厢吃东西,被香港乘客批评,引发双方剧烈争吵,成为热议新闻。这个事件引发北大教授孔庆东批评香港人是狗,而香港网民发动“反蝗行动”反制。

近一个多月爆发的种种矛盾,当然都是长久累积的,比如,大陆孕妇涌至香港生产,换取居留权。上述蝗虫广告最大的标语就是:“你愿意香港每18分钟,花1000000养育双非儿童(即父母均不是香港人)吗?”

又如“陆客自由行”,一方面使得部分大陆游客不好的习惯对香港造成文化冲击,另一方面,为了服务大陆游客,香港正在变成没个性的消费乐园,街上出现更多的珠宝店、时装名店,以至于“广东道没有广东人”(这是D&G拍照事件的根源)。香港《明报》的一项调查发现,每三个香港人之中,就有一人对自由行产生抗拒情绪。调查又显示,16%的香港人表示自己受惠于自由行政策,而没有受惠者则占73%。至于对自由行游客的感觉,30%表示欢迎,35%表示抗拒,没意见的占35%。

香港人在乎的是,在大陆的影响下,香港的文化和权益可能逐渐流失。例如,对于身份认同的学术研究却被大陆官员和部分媒体批评为是政治,这是明显干涉学术自由,让香港人进一步担心一国两制下的自由是否会逐渐流失。

这点出了问题的关键──目前大陆与香港的冲突一方面当然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另一方面则是北京的权力和资本在香港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这两种矛盾使得香港人认为“香港价值”正在流失。

但是,香港人必须区分出,文化上的冲突可以有更多包容与尊重,对于新移民的加入可以涉及对香港公民权的重新思考,而大陆孕妇问题涉及香港的人口政策,这都是可以理性讨论的,诉诸排斥性族群冲突只能制造更多仇恨。

其实,北京由上而下对香港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才是更大的问题。香港人的自由、公共领域和政治参与的权利,才是更需要捍卫的。而且,唯有确保了公民参与讨论与决策的权利,大陆与香港互动产生的各方面政策,才能更有正当性而真正获得香港人民支持。这才是真正的香港价值。

(本文作者张铁志,台湾知名政治与文化评论人,现任台湾《新新闻周刊》副总编辑,今年于两岸出版《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并担任多个NGO的理事与董事。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