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愿意被叫“亲”、“姐”

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愿意被叫“亲”、“姐”

回中国,在机场被称女士,很自然;去洗头被叫“姐”,太亲,令我汗毛起舞。

与友人聊起时下大陆对女性的称呼,感觉如同步入雷区。“亲”–太潮,美女–太轻浮;女士–太正经;小妹、大姐、阿姨–你知道对方什么年纪?

小姐?友人疾呼No,并举例为证:一销售人与女性客户洽谈大单进展良好。签字画押之际销售人随口说,“小姐,感谢您的关照”。对方以第一宇宙速度回应,“你居然胆敢叫我小姐?”秀发一甩、扬长而去。大单打了水漂!

知情者诠释,过去,大家千金称小姐;改革初期,白领丽人是小姐;现在,洗头房、按摩院、歌舞厅的打工妹才是小姐!如此称呼商界女强,岂不是不尊不敬?

怀念文革时代,不分性别年龄、身份地位,统称“同志”,永远不会得罪人。

那么在英国,称呼身边的女性,是否也需要小心翼翼躲地雷呢?

叫我宝贝儿?

帕米拉刻画的女主人公既冷艳又火爆

帕米拉刻画的女主人公既冷艳又火爆

80后、90后可能不知道帕米拉·安德森是什么人。90年代中期,这位性感女曾在科幻动作片《越空追击》(Barb Wire)扮演一位既冷艳、又火辣的尤物,她那一句“别管我叫宝贝儿!”(Don’t call me Babe!)令人难忘。

英国妇女乔·沃尔特斯最近也当了一回帕米拉,她致函当地公交公司,表示不喜欢被司机叫“宝贝儿”。布莱顿—霍夫公交车公司立刻发通知,请司机嘴上安封条,不要擅用“Love”、“Darling”、“Babe”等亲热称呼,以免女乘客抱怨受到“性别歧视”。

很快,这则故事就走上全国舞台,在社交网站、微博上引起热议。

一口一个亲

以绅士风度著称的英国人,并不是一张口就是女士、夫人、太太、小姐,女性爱称早就是满天飞。

老牌笑星Eric Morecambe将所有女宾统称“sunshine”;

伦敦的哥嘴里,女乘客是“Love”,售货员眼中,女顾客是“Darling”、“sweetheart”;走到埃塞克斯,女人成了Babe;再往外,flower、luvvie也不少见;到了北方,女性还被称为hen、duck、pet、甚至lover呢!

中国传统上可不是这样。中国人更注礼仪,随之而来的是距离感。爱称女性?关上门两口子之间还成,大街上乱喊陌生人甜心?有被骂流氓之险。

但是,改革之风也把爱称刮进了中国。头几年,称呼顾客、同事“亲爱的”流行过一阵子;最近一半年,“淘宝体”风头强劲,潮人对女性言必称“美女”,一口一个“亲”,喊得不亦乐乎。

传统文化

烟台警察局的通缉令据说很给力(新华社图片)

烟台警察局的通缉令据说很给力

中国的外交部、大学等部门发公文、告示用过淘宝体,就连警察都曾用淘宝体发过通缉令:亲,天冷了,回家吧,主动投案有政策!(很想知道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对此怎么看)

而在英国,近年来,许多公共服务部门,比如说医院、公交公司、地方政府等,都曾要求雇员不要对女性施以爱称,以防冒犯对方、被控歧视妇女。

这也引起了部分人的抗议,认为这纯属是“神经过敏”、是“政治正确走极端”。在他们看来,不同地区流行的女性爱称是“微观文化”的体现,是“语言、传统”的组成部分。

“现代俚语字典”的一位主编就认为,称女人亲、爱、甜心,是陌生人间瞬间展现“关爱与温情”,不是“把对方往扁处看。”他认为,爱称女性是“民俗”,是英国传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场嘴仗

英国普通人的观点也是势不两立。

一方认为,男人对陌生女性的爱称是彻头彻尾的“性别歧视”。因为,说话者不管承认不承认,都是在居高临下。长期以来,男性一贯使用此类爱称,展现强势,目的是让女性觉得软弱、无助。

另外,陌生人之间使用爱称太近乎,让人不舒服;况且,许多爱称“性”的味道也太浓;

但是另一方则认为,爱称绝对没问题,它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友善。许多爱称早就成了传统、方言,失去了其间的性色彩。管你叫宝贝儿的人出发点不是冒犯,被叫宝贝儿的人也没必要觉得受了冒犯。

丢了对女性的爱称,等于英国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一个亮点。

情人眼里

这场嘴仗,我是看不出输赢。

爱称是否冒犯人,依我看,一要取决人说话的场合、时机,比如,在办公室内称呼所有的女同事宝贝儿肯定不合适;二要取决于说话人的态度、肢体语言,看看这个爱称有没有“言外之意”。

最重要的,就像英文所说的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情人眼里出西施),爱称is in the ear of the beholder—-取决于听者的感觉。

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愿意被陌生人叫“亲”、“姐”。保持距离,温度是降低了,但至少不会踩地雷。

(苏平,2012年2月21日,伦敦)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