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支柱 | 评论(0) | 标签:高考改革

2月29日,山东省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通气会在济南召开。会上爆出一个重大新闻: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一些人盛赞山东省教育厅为考试公平而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勇气,另一些人则担心这一改革会遭到本地户籍居民的反对而搁浅。

我觉得“地方保护主义”或“地方主义”实在是对维护特权的溢美之词。高考户籍限制何尝有利于地方利益?在高考录取名额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分配的体制下,排斥非户籍考生确实增加了本地户籍考生的录取机会。但是排斥非户籍考生的做法却不只是排斥了“高考移民”,同时也排斥了部分国内投资移民和就业移民。而投资移民和就业移民并不是来分享高考特权的,而是来贡献产值和税费的。这些移民也不像高考移民那样具有临时性,相反绝大多数具有永久居留的愿望。如果他们因为孩子的高考障碍而不来山东,对山东来说显然意味着损失。如果他们来了受到歧视而心怀不满,同样不利于山东建设和谐社会。

对山东的高校来说,同样的录取名额,生源的扩大显然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降低学生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降低规模化教学的难度,何乐而不为?这同时也意味着大学毕业生质量的提高,其中相当一部分会留在山东工作,对山东的建设是有益的。

所以如果进行充分讨论的话,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恐怕并不会遭到本地户籍居民的反对。许多人并非学生家长,许多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就去务工或上中等职业学校,有孩子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内参加高考的实际上都只占人口的小部分。大部分人既然没有看得见的利益,为什么要赞成这种有损地方利益、道德上站不住脚并且显然会使本地迁出居民遭到其他地方同样排斥的歧视做法呢?

话虽如此,但是当一种歧视被全国普遍实施并被人们习惯以后,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多数人心中的“真理”。即使明白高考户籍歧视有害的人,也可能会说,要改就同时改,山东先改不是让山东考生吃亏吗?山东省教育厅敢于吃第一只螃蟹,我想是存在一些特殊的和紧迫的原因。

这个特殊的原因已经有评论指出过,就是山东的高考录取份数线历来很高,在全国名列前茅。这意味着山东没有纯粹的“高考移民”,在山东参加高考的无户籍考生几乎都是国内投资移民和就业移民的孩子,极可能是山东的永久居民。既然如此,何必要求高中阶段在山东有完整学习经历呢?这不是迫使那些孩子正在上高一或高二而想永久移民山东的人推迟或打消移民山东的想法吗?

紧迫的原因目前尚未有人提到,就是近年山东高考适龄人口的急剧下降。山东的高考适龄人口自2008年达到顶峰后逐年下降,近年专科录取线一降再降,仍每年少招数万学生。“2013年山东省生源将降到谷底,大学适龄人口比2008年减少50%左右,即下降到40万人。届时,本科院校也将面临生源不足。”(《山东高考改革大势:普通本科与高职分开考》,青岛日报2011年9月1日)也许,把取消户籍限制推迟到2014年,就是为了调动2013年已经深受生源减少之害的山东高校的积极性,让他们来抵消本地户籍考生家长的反对?但这已经是亡羊补牢了。

尽管山东高考改革的消息立即引发了湖北拒绝同样高考改革的“辟谣”(《湖北异地高考解禁目前不在计划中》,武汉晚报2012年3月1日),但是山东面临的情况跟湖北、湖南、江苏、浙江、辽宁、河南、四川等大多数省份并无实质区别:这些省份不必像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和西藏、新疆、海南等边缘省、区那样可能因高考录取份数低(或者因高等教育资源集中,或者因初等教育落后)而担心引来大量“高考移民”,1991年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急剧下降也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山东高考改革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这些地方都没有必要要求高中阶段在当地有完整学历。

下一步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是各边远省区,这些地方因为更需要投资移民和就业移民,可能学习大多数省份的开放经验;但是会担心“高考移民”,所以有必要要求高中阶段在当地的完整学历。重庆因为人口较多而户籍人口所获得的高考招生特权较小,估计也属于这一波。天津和上海的领导人如果足够开明,会紧随重庆采用这种本地高中完整学历代替本地户籍的办法。

最后如果只剩下一个北京坚持高考户籍限制,那么就可以肯定,这并非北京人特别自私,而是因为中央政府官员的子女分享了北京的高考特权。到了这个时候,教育部就成了众矢之敌,恐怕很难再坚持按地域分配录取指标了。无论是全国统考还是高校自主招生,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必将实现。

中央集权导致特惠、隔离和歧视,地方之间的竞争导致平等互惠,从来如此。

新快报2012年3月3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