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假如未看過Kony 2012的話,閱讀這篇之前,可否先在你身邊的電腦或智能電話上網,看看一段叫Kony 2012的片子?現場參與過,再閱讀,我們會更投入。
沒有時間,那用最簡化的語言談﹕Kony是非洲大魔頭,我們是受感召的正義者。Kony2012是一段叫大家齊聲Kony的影片。用力Like,用力share,大人細路振臂一click,眾聲喧嘩之中拉倒大魔頭。
見那天網絡上打倒Kony,我也花了三十分鐘看了這片子。然後,花了更多時間鑽研這條片子的來龍去脈,再花時間寫了這篇東西。
全球圍剿大魔頭(即食套裝)
翻查各方資料,在香港寂寂無聞的Joseph Kony確是值得全球聲討的一號人物。作為烏干達叛軍Lord’s Resistance Army(LRA),Kony在八十年代末期一直策動不同戰爭,虜孩子作童兵,強暴小孩婦女數萬人,是罪無可赦的戰犯。
這是事實。但我更想說的是那段數千萬人點擊支持的Kony2012宣傳片。這段由美國組織Invisible Children製作的片中信息很清楚﹕我們應該為遠方的苦難盡一分力,以網路行動宣揚Kony的惡行,向美國政府施壓,協助烏干達政府成功剿滅叛軍,剿滅Kony。片末還指示全球觀眾如何出一分力﹕在社交網站分享,把Kony惡行公告天下,甚至可以捐款買一個行動套裝(toolkit),內含手繩和海報等等。
動機和出發點無懈可擊,拯救無辜弱小,是任何背景人士都不會(也不可能)有異議的普世立場。很專業的片子,畫面和剪接就像一部會在國際電影節放映的人權紀錄片,有悲愴孩子的畫面,也有鼓舞人心的抗爭,也有很動人的說故事手法(故事由導演父子在美國安穩生活說起)。
但,只要再行一步查一查這個機構的背景,你便不禁要停下來問﹕烏干達平民,該怎樣幫?真要把你的善良和熱血外判給Invisible Children的那段片子代勞嗎?Invisible Children是一個誠信被懷疑的機構,它們的善款去向多次被質疑。更多的新聞網站表示,Invisible Children希望美國政府扶助的烏干達政府軍隊,本身,也有着一個花綠綠的人權紀錄。
今天,要拯救地球,真是容易得多了,也真是太過容易了。知識立場行動都為你準備。不必多想,只要熱血,只要參與(大部分時間是﹕click!like!share!),快過打針。但,你怕不怕自己好心做壞事,打倒魔頭,成為另一幫勢力的共謀?
熱血少年人看Kony2012
把場景縮小在我的生活圈吧。在香港,一家中學,在剛過去的一星期。我們看看這條片子怎樣鼓舞善良熱血的少年人吧。
工作使然,每一天都會接觸大量中學生。星期三晚,我的facebook便幾乎被Kony洗板。少年人的分享,其實跟我們的差不多,有唐唐的改圖,有高登有心網民讓人笑一笑嗔一嗔的DIY MV,各地明星的花花邊邊。少年人耐性有限,一條長達三十分鐘的片子居然有這麼多人分享(別只說年輕人,我們大人也不得不同意,facebook一秒鐘是人間一個鐘)。第二天上學,少年人甚至請教我,可不可以也在校內做些什麼,讓其他人也一起響應。一時之間,一段片,燒旺了許多少年人的心。這是我工作地方的狀况。但我相信,在香港,以至其他國家,同一時間,不少校園裏也充斥着義憤填膺打倒Kony的對話。同一時間,也出現着許多老師,叫細路們想多幾步,思考「怎樣幫?如何幫?」的對話。
專業表述業餘思辯
見到他們的眼光,真心的分享,我想,這幫細路天真熱血,也太容易感動。高興是,這些被主流世界踩成史無前例最怪獸的一代,我卻見到為數不少的,還擁有讓人鼓舞的品德﹕善良,鋤強扶弱,關心人類。無論如何,都比早熟的犬儒和不聞不問叫人溫暖。
但是,今天要在網路誘發少年人(以至大人)的優良品德,必須有兩個條件﹕(一)承載信息的文本要專業,也要不專業。專業是,配樂影像以至講故仔方法要吸引,要時尚,要型,最好當然有幽默感。但,專業停在技術層面的專業即可。內容及立論絕不能太專業,務必要簡而清。誰是魔頭?誰是受害者?誰是正義使者?一定要黑白分明;(二)行動的參與要方便,取態最好是1010二揀一——like/unlike,share/不share(你看下評論的人一定遠少於like的人)。前因後果上文下理,可免則免。大佬,堅長囉唔該!
像今次細路們蜂擁的Kony2012揚惡運動(到底,怎樣幫無辜平民,才有效不致成為另一種勢力的棋子?)以至那些「唐生無J」之類的集體標準表態(整個選舉以至政治制度,哪裏最有問題?唐英年是病徵還是病源?)等等,這些需要深入了解,值得花好些時間釐清來龍去脈的思辯工作,我們現在都愛外判給別人──無成本的判給一段很型的話題片子,一張很搶眼很爆笑的照片,為我們代言。一萬個腦袋共產一種標準立場,參與的成本低無可低,既可以feel good與地球人一起舉手表態,又慳水慳力不用想,多划算。
舉手表態慳水慳力
幾年前,社交網站初流行時,每一次出現這些極具規模的全球起義,我都很慶幸身在其中,這種與全人類同呼同吸的機會,是前人無法參與的。我自豪地覺得自己站在歷史的前端。今天,不那麼樂觀了。我們有了數之不盡的行動和參與機會,少了果實纍纍的討論,少了參與。
這幾年,潮流又再興起了重視手工和過程。手做的皮革本子,花時間逐針逐線縫製一套極合身的西裝。可惜是,這風潮卻沒有燒到思考表態的層面上。什麼時候,立場想法不用被簡化成一粒預設的按鍵、一張線上的profile pic;要改變社會,不用把行動外判給某一群活躍的人,把你的想法寄生在別人的one size製成品上;悼念偉人,除了貼一首歌和RIP XYZ,你還說得出寫得出那個人於你的意義。
要幫助被Kony折磨的烏干達平民,不靠一時感動,還得找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