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与黑的落幕

作者:树民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3-20

本站发布时间:2012-3-20 17:39:45

阅读量:次

  看着选举网网页右手边的文章排行榜,自己心中就已明了这次看点的主题。

  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司汤达小说《红与黑》里那位崇拜拿破仑的主人公于连,这个政治的投机者最终面临了失败。今天,重庆“红与黑”的主政者,也在中央的一纸调动令下,黯然离开了山城。尽管,来自民间舆论的“讨伐”早已行之良久;尽管,前几天还有声音强调“敢与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尽管,还有下属官员在回应外界离职的猜想是“胡说八道”,然而,最终的局势变化之快,还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北京与重庆的48小时,是一场充斥着政治想象的大戏,闪转腾挪间,就为这五年来的诸多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而且,是政治定性的句号。

  读懂中国的政治,需要咬文嚼字。似乎,听温家宝总理一字一顿的发言,远比听奥巴马那极具演讲口才的演讲来得有滋有味儿。这是密室政治特有的魅惑,微博上呈现的景象,如同一群人在痴迷着填着数独题。

  早在两会刚开幕时,贺国强书记在重庆代表团那段高深莫测的“天气论”就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到了温总理“两提‘决议’”,这“文革余风”的靶子似乎更清晰了些。到了“现任重庆政府必须认真反思”这句话,它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人们对总理答记者会爆料尺度的期待。其实,人们都清楚,在中国政治的博弈中,没有中央集体最终的定调,话往往是不能明说的。

  15日上午10时整,新华社发布了那条震惊世界的、来自中央的人事变动消息。然而,相比这则消息,随后公布的李源潮在重庆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更值得令人玩味:这次调整,是中央从当前形势和大局出发,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的。什么形势?何种大局?为何上升到形势与大局的高度?…字里行间,充斥着对高层政治的无限想象。

  有人说,这是宣布重庆模式正式破产了。网上流传一位论述重庆模式及其推广的博士生痛哭流涕的段子,是这一论断的生动注脚。

  还记得自己曾在半年前写过的一则有关重庆的文章中说道:重庆的各种努力,部分令人伤痛,部分令人欣喜。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景象令观察者颇为尴尬,而舆论也因此被切割成了两半。在今天看,这样的表述依旧是客观的——符合“五分成绩五分错误”官方调子。

  从目前中央对重庆这些年的经济成绩、民生成绩的定性来看,并没有对其全盘否定的意思。对此,中央的精神是有区分地对待的。看得出,中央的意图更多是要在意识形态上做工作,首先要清除的,就是这五年来在重庆地界形成的思想山头,尤其是这中间渗透的个人崇拜——这种魅力型领袖,会让当今致力于集体领导制度的中央层面感到恐慌。

  临时换帅后,紧跟着的是高密度的政治表态。重庆方面的官方报纸用巨大的版面刊载了各大党、政、军机关的政治表态。尤其是军队、武装警备区的表态,更是让人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内容方面,表态的总体指导精神为:重庆方面一致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说明,其背后的台词是:要同地方主义以及有政治野心的党内小权威划清界限。

  其实,这种表态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地方一元化领导体制所具有的巨大的地方主义威力。在这种一元化领导体制之下,纵向的监督不足,且缺乏向下负责的民主逻辑,这都导致了这种书记一言堂的领导体制极容易变成地方领袖式的独立小王国。相比中央层级的集体领导制度,地方领导的集体性质明显要弱得多。

  不难发现,五年的红色重庆和铁腕治理实际上已经产生了某些民粹式的后遗症。一位耿直的重庆小伙就在网上抱怨道:有很多人说他搞“重庆模式”是为了所谓的“重独”。即使是真的,又如何?我们只关心他上任以来对重庆,对人民作了多大贡献.清官又如何,贪官又如何?

  尽管,解放碑、朝天门上红旗招展的人群不见了。但是,却依旧有个别重庆群众,试图在广场打出了红色的横幅以对前任表示纪念。只不过,这一过去可能会登上宣传报刊的举动,却在今天面临着被警察制止并带走的下场。

  除了“去红”,重庆已经开始对过去的“打黑”工作进行反思。李庄律师在微博中转载了市政法委书记的说法:“对以往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坚持和发扬;对一些违背事实的做法,要坚决摒弃;对以往违背事实的做法造成的冤假错案呢,要坚决纠正”——实际上,这已经承认了过去打黑中事实上存在的“黑打”现象。不过,让人不解的是,中央并没有对重庆的打黑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应有的批评,反倒是那些在重庆打黑中普遍存在的“异地羁押、异地监视”,竟在新修改的刑诉法73条中得到肯定。可见,在这强力维稳的思维方式下,当局依旧还是倾向于扩张国家暴力机器的权力边界。

  相比绝大多数拥护中央决定的民意,也有部分理性的声音发出了疑惑。正如北大学者陈浩武所言:以人治为背景的人事变迁,不能给予太多的浪漫主义解读。这种突然袭击式的党内换人,实际上,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制度化解决。

  还有学者很辨证地看待这种山头政治对促进党内民主的作用:重庆模式,在一定程度让这种党内竞争公开化。如果这种尝试最终成功,将有利于中共新世代的转型。所谓的党内民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竞争公开化。

  学者周濂则在微博中如此说道:在天朝宫廷斗争的背景里,是在执行祖宗家法,重返死水一潭的寡头平衡;乌有被关,司马禁言,在维稳至上的逻辑里,是为了规避聚众闹事。总之,既与政治透明公开和程序正义无涉,更非自由主义价值的胜利。

  而对比自由派理性的忧虑,左派们则俨然摆出一副丧失了精神领袖的模样。司马南为此赋诗曰:半壁西南一柱倾, 媚骨奴颜不容雄——怎个落寞的感慨。

  不管怎样,我们在这一场跨越五年、事关重庆模式的大辩论中,看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进步:一方面,知识界,尤其是法学界在此次“拨乱反正”中居功甚伟,自李庄案以来,他们的集体“叫板”实际上就在根本上动摇了“红与黑”的合法性。这让我们看到知识分子的真正行动力;另一方面,微博多少改变了过去不对称的信息结构,它不仅打开了密室政治的微小口子,而且,它还能迅速汇聚民意,以让中央能够迅速获知群众的真实意见。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可能像林彪事件中那样茫然无知数个月。中国民众第一次可以通过那么多“民间通讯社”获知各类事关最高机密的小道消息或空穴来风,即使仅仅6年前陈良宇被免职调查,也从未有过这般众目睽睽、物议汹汹

  局势依旧有些扑朔迷离,各种小道消息还在就“热处理”或“冷处理”而争论不休。不过,网民在兴奋之余,还是应当保持一种冷静。其实,当前一切的景象,仍然是密室里的微光。人们透着门缝,打探不已。焦渴之中,我们期待打开门,放进光,好好看看这世界。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googleapps domain=”docs” dir=”a/chinadigitaltimes.net/spreadsheet/embeddedform” query=”hl=zh-CN&formkey=dGlaNkplWEluYV9TWUxDQkhfaDlxQmc6MQ” width=”510″ height=”334″ /]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