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中國促統急 馬拿「一國兩區」獻祭

記者彭顯鈞/特稿

選前高舉「不統」宣示,選後才兩個多月,馬總統為何不顧朝野分歧,突然拋出「統一前提」的「一國兩區」向中國獻祭?背後動機相當詭異。

馬搬出「統一前提」,回應來自中國的壓力,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回顧○八年八月,馬第一次提出「一國兩區」,事後陸客來台的僵局隨即獲得化解。中國官媒曾解讀,「馬執政一百天,對一中各表提出政治修訂,提出兩岸關係新定位。」

事後,「馬區長」引起排山倒海批判,馬從此不敢再提。大選期間,只談「不統」,顯然很清楚「一國兩區」的市場評價。

這次大選,中國介入輔選的力道達到空前,馬此時選擇更貼近中國定義的「一中框架」,顯然是回應中國的促統壓力。

藍營人士不願承認中國對馬政府施壓,只說「中國對兩岸和平發展有相當期待。」很明顯,中國可能利用洽談中的投資保障協定、ECFA後續協商等,迫使馬做出政治讓步。

然而,「一國兩區」根本精神,除堅持「一中原則」,關鍵就是「統一前提」。「一國兩區」不只顛覆所謂「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悄悄趨近中國所定義的「各表一中」,默默接受中國一向堅持的「一中框架」,對台灣主權國家地位的傷害,直接又明顯。

對中國來說,只要台灣更進一步「擁抱一中框架」,再次否定「兩岸是國與國關係」,一切就已足夠;至於台灣自吹自擂的「各表」與「兩區」,中國根本不在乎。

馬明知「一國兩區」極具爭議,仍不惜以身犯忌,背後的政治意涵極不單純。國共兩黨此時搞「一國兩區」,促統壓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替兩岸關係的「升級」預做準備。四月初博鰲論壇的「吳李會」、兩岸未來的互動內涵、是否啟動政治對話,都將是重要指標。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