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旗,已成偷运自身利益的“改革”倡导者争相披挂的虎皮。
“深化改革”所以已成悖论,正在于那些在30年“严打”和反腐“高压”态势下,越宜厚重的贪腐财富和权利,亦将随之而深化。这正是“深化改革”被寄予的价值和陷入的尴尬。
《宁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类“改革”宣言,“危机”、“衰退”和“不改革”的帽子是先扣给他人的,而假言批判或某个剧目的出演是紧随其后的。这类荒谬逻辑论式的推出,目的只为了一个内容含混不清,叫作“深化改革”的动作出台。
很清楚,把方向和目的截然不同的前15年改革和后15年“改革”混称为““不完美”的改革”,是有意混淆他人论点;把对后15年“改革”导致的危机的批判,呵斥为“不改革”,显然是在偷换他人概念,这就为本轮“深化改革”批上了“欺世盗名”的旁注。
前30年改革的后半页,已经使80%的国人无端沦为赤贫。以分蛋糕为假唱的后续改革,又能怎样?我们已经看到,正是没有惩治和法办的腐败和掠夺,才导致更多权利、财富格局中人如鱼得水;正是整个国民无权对现有财富、权利格局不认同,才导致群体抗争和社会对峙如火如荼;正是改革越来越被纳为权利和财富俱乐部的游戏,才导致中国改革走上歧途并搁浅,毫无“继续”和“深化”逻辑可言。
我们已经厌恶地领略到,改革大旗,已成偷运自身利益的“改革”倡导者争相披挂的虎皮。中国改革命题最大的修正者和篡改者,已经充斥了改革舞台。那些改革修饰语:“继续”、“深化”不但因此变得可疑,更有在逻辑上为洗白掠夺、盗窃的财富正本清源、拓宽前程之嫌。
正如“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在改革中去解决”想混淆的那样,这些问题是改革不可避免的、而不是“深化”刻意要达成的。真是这样吗?答案请到这个背景里去找:改革已经越来越像老百姓在拾“改革”的牙慧,“改革”越深化,越像是一小撮人的表演了!
当今中国资本市场,可具话语权的资本来源,无非这几类:“原始积累”来的,房地产爆发的,产权改革易手的,靠权势和垄断背景募集的,以及党国税务、银行、外汇管制巧取豪夺的。这样审视下来,“深化改革”、尤其是资本市场“改革”大戏的剧情,也就昭然若揭了。正如这些资本的来路一样,法制和公民社会的缺失,仍然是第一生产要素。撇开公权力要不要介入这些资本的合法性不谈,仅就这些资本继续“深入改革”这个国家的政经基础而言,就足以将公权力和公民社会埋葬。
回避这些社会核心危机,而去大谈行政、产权、市场、金融垄断改革,既与老百姓的民生、民权无眼缘,更与所谓“不完善”的改革和国家发展无关。把抽掉本质的改革称作“不完善”的改革,是在刻意偷换改革概念。毫无疑问,今天的贪腐财富,就是明天被洗白的民营资本!今天的新权贵,就是明天的财阀和大亨。毋庸讳言,当前所谓的“深化改革”,既充满了新权贵巩固既得利益的急不可耐,更传递出市侩资本换取政治权力的难抑诉求。
“深化改革”已成悖论。正在于法制和公民社会是“顶层设计”不愿构想的。一方面,是国相悲天悯人的政治改革告白;一方面,所有来自民间的意见和诉求都被噤声。“维稳”已经维到满街军警荷枪实弹、盘查行人的程度,这轮改革“深化”的天机何在?这种一言堂的“改革”也叫改革吗?无意于司法独立和公民社会的改革是为谁的改革?这种公权力缺失下的改革是值得支持和期待的吗?玩“赵紫阳信息解禁”、把六四民运和当红“改革者”扯在一起的心理暗示游戏,是徒劳和诡异的。它只表明权利和财富新贵已经联手了!寄望于某个在“改革”深化中获益最大的党内“改革”人物,是廉价的小市民情怀。军警已被器化,刑诉法73条已通过,连律师也要宣誓拥护党了。好吧,当我们怀揣好一颗虔诚的改革之心的时候,似乎忘掉了一个政治和经济总崩溃的海啸正在到来。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按键 tougao@bbc.co.uk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