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杰:中国需警惕民主话语的泡沫
(2012-03-29)
|
中国聚焦
孙兴杰
随着薄熙来的淡出,民粹主义的道路将难以进入未来中国道路的选项之中。
2012年3月15日,中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薄熙来被免职的消息便成为国际媒体的头条新闻。而在微博这样的自媒体时代,这一敏感话题更是热得烫手,从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的严厉表态,以及对重庆人事任免的通报来看,以“唱红打黑”为标志的重庆模式失去了合法性。关于民主的讨论,将成为未来政治正确的话语,但是民主的话语与民主的制度之间相距遥远,莫让话语泡沫掩盖了民主的制度性建设。
薄熙来毫无疑问是一个魅力型的领导人,脱稿演讲、合宜的微笑,都使他成为一个媒体追捧的政治明星。由于他的到任,地处中部内陆的重庆一跃成为中国的芝加哥,成为欧亚大陆交通与物流网络的关键一环。美国副总统拜登、加拿大总理哈珀等世界政要都要到重庆一游。
不能否认,薄熙来的执政理念,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之中是一个异类,尤其是打出了“唱红打黑”的旗帜,引发了中国政坛的一股“左倾”旋风。打黑过程中出现的僭越司法程序的事件屡见不鲜,政治决定压倒司法程序,使得打黑行动被有些人讽刺为“黑打”;而唱红行动,则被认为是复辟文革。
薄熙来被免职之后,不喜欢他的人们在微博上有种“幸灾乐祸”的情绪,认为薄熙来所掀起的左派风暴平息了。而关于民主的话语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声音,尤其是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并不讳言政治体制改革,并声言阿拉伯人民对民主的渴求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弦外之音也是说中国人对民主的渴望也是无法阻挡的。
如果抛开中国国内关于左派与右派的区分与争论,薄熙来是一位民粹主义的领导人,他的领导风格及施政措施,都带着浓郁的民粹主义色彩。民粹主义,从根本上是反对制度的,因为任何制度都是对魅力型领导人的限制。唱红与打黑更多的是薄熙来的个人政治意志的体现,尤其是唱红运动,这是从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与控制。政府主导之下,全民动员,贯彻一种所谓的主流价值观。这也是一场造神运动,那尊神不是某个人,而是关于红色的浪漫记忆。
民粹主义,只有在制度化水平比较低、法治意识不彰的社会中才能流行起来,通过神话“人民”这个内涵虚无的概念,贬低官僚,从而营造出一种短期的“人民伟大”的泡沫。官员、学生的“上山下乡”活动,体验人民的疾苦等等,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在排斥劳动分工和专业学习,短期来看,可以提振官员士气,赢得民心,但是却无法长期持续。
仅靠话语无法带来民主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