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锋:认真地对待重庆模式


进入专题
重庆模式    ● 杨俊锋  
    近来有关重庆的突发性事件,再次引发对重庆模式的热议。自由民主派(或曰右派、改革派)对重庆模式早就诟病已久。不过在短暂的兴奋之后,即使是自由派人士,也会理性地认识到,事情并非弹冠相庆那么简单。
    第一,重庆模式虽问题极大,并已基本宣告终结,但必须看到,重庆模式所指向的问题不仅切实存在,而且恐怕也都是当下中国最为突出和急迫的问题。拿最引人争议的“唱红打黑”来讲,抑制不法的社会强势势力(尤其是和公权力相互勾结的黑恶势力),以及提升沦丧已久的社会道德,哪个不是人们痛心疾首的社会问题?!更不用说他们所提出的改善公共服务(典型者如“五个重庆工程”),打击腐败与共同富裕了!
    这正是重庆模式之所以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的原因所在–据个人的有限了解,重庆当地大部分民众对于重庆模式是确实是持支持态度。它确实紧紧扣住了普通大众最敏感的上述社会问题;而且的确给予了民众更多、更好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所以,重庆模式需要否定,但另一方面,不仅不能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及其严峻性,而且还要予以充分的肯认。
    第二,在上面的前提下,再把重庆模式的危害进一步讲透。重庆模式究竟错在哪里?对此已有很多讨论,但仍然有必要继续讲下去,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清晰地认识到其危害。重庆模式的问题不是它宣称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错了,而恰恰是它利用了民众对这些突出的社会问·题的强烈关注和不满,以其作为实现当政者政治目的的手段。最后的结果是要么解决不了问题,要么变得更糟。
    例如,提升道德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以提升社会道德为名,不计成本地运动式的“唱红”.这不仅不得要领,成本高昂,而且还会将其中所蕴含的颂扬暴力斗争、领袖崇拜以及漠视个人权利与尊严等与现代社会基本价值观相悖的观念“深入人心”.
    打黑与反腐固然没错,错就错在以打黑、反腐之名,践踏法治,清除异己。如此,即使黑社会与腐败或可有效遏制,但不受限制的公权力则要比黑社会和腐败更要恐怖多矣–别的不说,如今的王立军恐怕应对此会有深切体会。
    改善公共服务与民生当然也不错,但如果是以寅吃卯粮,杀鸡取卵和高压集权的方式,不仅是难以为继,而且最终的苦果仍然要由民众自己品尝。同样地,共同富裕当然更不错,但问题是如果以扼杀自由、高度集权为手段,那么最终结果恐怕是自由沦丧加共同贫穷。
    总体来讲,重庆模式的基本路子是,通过民粹手法获取大众支持,借助舆论控制与强势压制,建立起一个高度集权的威权体制–而且是建立在个人崇拜基础上的威权体制,并在短时期内取得“骄人”的政绩。但是中外的历史都已证明,这种路子无一是以誓言追求天堂始,最后却以堕入地狱终。
    第三,以比较和历史的视野观之,严重的贪污腐败、分配不公、公权力失职等社会问题,向来都是民粹主义滋生蔓延的丰沃土壤。而民粹主义的滋长将会扼杀是国家良性发展的一大肿瘤,致使国家陷入民粹与集权的反复震荡。重庆模式之所以受到热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巧妙利用了民粹主义这种极为实用但又非常危险的手法。而这也正是所有激进主义思潮与运动包括文革的共通路数。因此,如何遏制民粹主义之害,也是反思重庆模式所要面临的一大课题。
    第四,重庆模式之争,其实不仅事关重庆一地,而是集中反映了当前中国未来基本走向之争,进而其对中国改革进程的影响不可小觑。这一分歧不仅尖锐对立,而且还广泛地存在于民众,存在于知识界,而且也存在于政
    因此,无论是知识界还是当政者,既要认真思考重庆模式所指向的社会问题及其中的合理诉求,还要讲透重庆模式的问题和危害。把当前的这场争议转化为扩大社会共识,弥合思想分裂的契机。反之,则将会进一步瓦解社会共识,激化社会分裂,并导致改革派则在民众中极大地失分。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也不可仅是换帅了事。重庆政局如此巨变,尤其是异乎寻常地在正常任期届满不过数月前换帅,并罕见地以现任副总理(当然张与薄在党内都是政治局委员,而且张兼任的重庆市委书记也是党内职务)代之,但迄今为止并无正式的解释与说明。中央的人事任免决定更只是寥寥一句话而已。这样就难免会滋生出漫天的猜测、流言与议论,另外,除了人事变动之外,还需要仔细梳理、甄别重庆模式中的具体做法。对于其中所蕴含的合理诉求与因子,不仅不宜“把孩子和洗澡水一并倒掉”,弃之如敝履,而且还有必要予以肯定和坚持,避免“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否则,表面上的一致拥护固然容易,但难于使更多的民众更为心悦诚服,并在客观上将薄塑造为失败的英雄–而且是遭坏人陷害的英雄,引来更多对薄的同情。
    第五,重庆模式被否定,但决不可以此作为不当地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的理由,并否定地方有益的改革试验。当下的中国,固然在某些方面仍然需要强调中央权威,例如消除地方保护,维护法律尊严,但总体上却更需要更多给地方探索改革的自由空间。
   进入专题: 重庆模式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164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评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