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的宣传干部终于想出如何应对棘手的陈光诚案的办法。他们找到的是文革式的伎俩,说陈光诚是美国的一枚卒子,无意间成了美国的一个工具。

原文:China’s State Media Break Silence: Blind Activist is a ‘Tool’
发表时间:2012年5月4日
作者:William Kazer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

中国的宣传干部终于想出如何应对棘手的陈光诚案的办法。他们找到的是文革式的伎俩,说陈光诚是美国的一枚卒子,无意间成了美国的一个工具。上周,这位盲人律师惊险地逃出家中软禁后,在美国大使馆寻求避难。

Inline image 1
【陈光诚:工具与卒子?图片来源:Jordan Pouille/AFP/Getty Images】

他们也将火力对准美国大使骆家辉,一篇社论说他和其他典型的美国政客一样是个麻烦制造者,利用这个事件损害中美关系。

《环球时报》是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比较有可读性、不太有官方陈词滥调的报纸。该报一度几乎对事件缄口不言,后来它宣称陈光诚已经从一名激进分子变成 怀有不可告人目的势力的政治工具(1989年天安门时期许多宣传品所用的词)。该报还说陈光诚是一个”基层案例”,是中国在其通向法治的漫漫长路上的一个 “插曲”。

至于因故意毁坏财物罪和扰乱公共秩序罪而被判的四年监禁,或者无正式的指控而遭受的长期软禁,那都无关紧要了。

《人民日报》自己避免提到这个事件,它对本周的中美高层对话发表了评论,但没有提到曾有可能威胁到对话举行的这一人权问题。官方报纸采取高姿态,说双方需要保持言行一致,避免冲突。

同时,《新京报》则没有那么克制,它警告外国的外交官员们不应当超越他们的职责,应当尊重所在国的法律和文化。

但在所有详尽报道陈光诚的报纸中,首都的官方喉舌《北京日报》是最满怀热情地投入战斗的。

《北京日报》捡起”卒子和工具”这个词,将整个事情视作美国大使馆导演的一出”闹剧”。它对这出闹剧所谓的总导演、美国大使骆家辉特别给予抨击。骆过去曾以其务实风格令官方媒体难以释怀,包括在来中国赴任的路上自己提行李、在机场的咖啡店试图用优惠券买咖啡等。

这次骆家辉受到双重火力谩骂,报纸批评他”作秀”,认为他是个麻烦制造者。

如果那还不够的话,美国大使馆还因其评论北京令人窒息的空气质量而遭受大量的批评。

但在一周紧张的的磋商后,中美似乎发现了一个保住面子的解决办法,让这位人权活动家及家人去美国——至少暂时去。

现在,中国的国有媒体也许应当抛弃肮脏的伎俩,留到其他时候再说。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CC3.0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