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孔子学院在国外办学,遇到一些阻力,也很正常。

根据美国国务院5月17日发布公告,目前在该国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将于6月30日离境。美方称不会为他们续签签证;如果他们愿意,可回到中国再申办适当的交流项目签证。人民日报称,美国存在一些政治势力,不断抹黑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人民日报》5月24日报道)

美国对在美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暂停办理续签证手续,此举引起不小争议。中国国内的声音,既有反思孔子学院办学是否存在不够规范的地方,也有民族主义者借机鼓噪反美。美国的这个决定,体现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体现的是美国管理理念。

比如,美国的法律禁止外国教育机构进入其中小学课堂。数据表明,目前美国已有3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其中127个为孔子学院所设。

这是导致美国国务院拒绝给孔子学院中国教师办理续签手续的直接原因。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应反思海外的孔子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如何与所在国的法律相吻合,尊重所在国的教育政策。只有这样,孔子学院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同时,要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有没有比办孔子学院更经济、更具影响力的办法。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一下美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电影、音乐和图书,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播形式,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

而孔子学院的办学形式,更多是语言的学习。中国对英语的重视,未必是西方人主动传播的结果,是中国教育制度引导的结果。同样,传播中国文化,学习汉语,应该是他国自觉的行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好,等他们主动来学习才是上策。

捍卫国家利益是政府的义务。因此,我们不必指责美国的做法,关键是在文化输出的方式上下功夫。

就像西方国家,没有在中国开始专门的“耶稣学院”、“安拉学院”,他们通过教堂的宗教活动,每天在宣传耶稣和安拉。文化对抗,是智慧的较量而不是语言的指责。面对美国方面的决定,表示尊重比单纯地批评更可取。面对文化摩擦,“我们要克服毛时代的斗争思维,要换成和谐的儒家思维。主观和客观,可控的是主观。我们要在可控方面下功夫。当然也不能急,不应该埋怨,存在什么问题尽量解决,倡导‘危机意识’,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注:本文有删节,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