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日
【明報專訊】有些記憶,是時間所不能冲淡,有些夢魘,再強的國勢也無法把它壓下。年復一年的社會發展、日復一日的嚴密監控,似乎沒法使當權者安然地過活。繼前總理李鵬力圖出版《李鵬日記》,洗脫自己在六四事件中的責任後,前北京市長陳希同亦出版新書,痛陳自己在那春夏之交的事件中只是一名傀儡,否認自己謊報軍情誤導鄧小平,又指六四若處理得好可以避免傷亡。如今,輿論的焦點開始落在另一人物身上──當年向全世界聲稱天安門廣場內沒死一個人的前國務院發言人袁木。
如果鄧小平泉下有知,未知他可有話要跟這伙老同志說?但,歷史沒有如果。老同志們紛紛劃清六四事件責任的界線,是終於良心發現,還是他們愈來愈懼怕平反六四的夢魘──眼看鄧公百年之後無法自辯,於是把「免責聲明」立此存照?看來,平反六四,不僅是不少老百姓心中的一團火,對不少有份參與其事的當權者而言,這亦是多年來揮之不去的心魔,只是大家對平反的理解有所不同。
八年前,龍應台寫下〈誰不是天安門母親?──獻給丁子霖〉一文。重溫龍老師的筆觸,愈覺發人深省:
「中國在『進步』,像一個突然醒過來的巨人邁開大步在趕路,地面因他的腳步而震動。」
「然而有多少人看見,巨人是帶着一個極深的傷口在趕路的?」
「『六四』的鎮壓,使得無數的中國精英流亡海外……沒有一個真正富強的國家不把人才當做國寶的,或者應該倒過來說,不把人才當做國寶的國家,不可能真正富強。回首50年,一整代菁英被『反右』所吞噬,又一整代被『文革』所折斷;『六四』,又清除掉一代。50年共產黨的歷史簡直就像一隻巨大的篩子,一次一次把國家最珍貴的寶藏篩掉。一路拋棄寶藏,巨人你奔往哪裏?」
「『六四』屠殺,不是中國這個巨人打了一個飽嗝,而是巨人身上一個敞開潰爛的傷口。傷口一天不痊愈,巨人的健康就是虛假的,他所趕往的遠大前程,不會真的遠大。」
「『六四』使中國的道德破產。」
道德力量的破產
六四的傷口,關鍵在於中國道德力量的破產:仁義、廉恥、民本、和平發展等再動聽的論述,都無法讓天安門事件說得過去。國勢的昌盛、財富的炫耀,或使六四的傷口上結了一道厚厚的疤痕。不過,造假不斷的消息,不斷拚命往外跑、爭着拿外國護照、把家人送到「外國勢力」生活的國家菁英,在提醒我們,祖國的道德感召力仍是「流血不止」。手中的權力、身邊的財富,都無法讓官員和富人感到安全;畢竟,在道德不振的國度,是連權力和財富都難作護身符。連位高權重的領導們都未必能感到安心,跑去當「裸官」(指家人全都移民了的中國官員),人才們又怎會在此地安身立命?
23年的歲月,沒有冲淡人民的記憶。有人風雨不改,年年期待平反六四的一天,有人以賺取財富來填補內心的道德空虛,有人「用腳投票」,投奔「外國勢力」。六四,這看似結了疤的傷口,從來都仍在淌血。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