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国有约5亿网民,其中一半都有自己的微博或者博客,就您的感受,中国网民在中国的网络上到底有多大自由呢?
张思之:就我知道的情况,微博的效果好一些,因为它速度快,动作快,控制起来稍微困难一些。至于别的,现在要想屏蔽,要想封杀,还是非常简单的。
德国之声:中国政府主要是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呢?
张思之:通过网站屏蔽,控制网站就行了。
德国之声:中国大多数的门户网站为了吸引用户,必定要给用户一定的自由,它们又是怎么来平衡这种关系的呢?
张思之:他们既要给用户一定的自由,又要尊重当权者所行使的权力。
德国之声:什么是最为敏感,最容易被封杀的言论?
张思之:突发性的群体事件是最容易被封杀的。
德国之声:每次管制的所谓理由就是防止谣言的传播呀…
张思之:是啊,危害社会的稳定呀。
德国之声:有些行政单位自己还出台一些所谓的规则,比如很多大学网自己还有一次屏蔽的功能。您认为这方面法律应该做些什么?
张思之: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缺少网络立法,但问题是网络立法一定要注意一点:不要把它搞成网络管制法,应该搞成网络保护法。首先应该保护网络的自由权,然后 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网络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当然不能说网络一点问题没有,但那毕竟是次要的。负面的东西不可能变成主体去规范。有些权力机关因为发生某些具体 事件,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整个网络都有问题,所以要管制、要控制。出发点应该是我讲的要保护,不应是管制、限制、屏蔽。我所担心的是,一旦有立法后,把 它变成一个网络管制法,那反而更糟糕。
德国之声:这次(德中法治国家对话)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公民网上参与法律制定,您能对此谈一谈吗?
张思之:不能说一点意义没有,但我觉得意义不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听其言,观其行,光听他怎么讲,绝对不可以,得看他怎么做。网络也是这种情况。归根结 底,他们的出发点,他们的目标都不是为了运用网络为大家谋福利,或者说从他们的角度讲如何提高执政能力。讲得不好听点,在很多问题上是作秀而已。
德国之声:对于德中法治对话,您现在有没有改变您的想法,觉得这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张思之:我没有改变我的想法。但对话既然是双方都愿意的,中国有句俗话,叫周瑜打黄盖,他们两家去做去吧,至于效果如何,大家心里明白。对话对了这么久, 有什么效果嘛。每次对完话之后,你不要看我们在对话的过程中是那么亲切,那么儒雅,归根结底,效果如何呢?你不要说一般的老百姓,就是法界的人都很少听说 有这个对话。
德国之声:那么您知道中国方面派出30位专家是如何组成的?
张思之:我是一无所知,官方经过审查认为是比较合适的吧。我说一句题外话,法学家,或者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独立人格这一条,非常非常重要。中国的知识界,该怎么说呢,都需要吃钙片,没办法。
采访记者:乐然
责编:苗子
德国之声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