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零时,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出了自7月22日上线以来的第142条微博,也是迄今为止最受关注的一条微博。

■ 官方微博上线一周赢15万粉丝

■ 内部总结“早产4天活得很好”

国际部一个年轻编辑的报告引起人民日报社高层的注意,由此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开始酝酿成立。人民 日报微博原计划在7月26日上线,不过最终提前了4天,在7月22日凌晨正式运行,此时恰逢北京61年来最大暴雨。“运行几天后,人民日报内部有一个8个 字的总结,就是‘早产四天,活得很好’。”内部人士透露。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截屏图

“过去7天,一场暴雨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无常与重量,也看到周遭的种种不足与缺陷,同样铭记于心的,是灾难中爱的赠与和传递,是对责任的坚守和护卫。 想起最近很流行的一段话: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安。”

  7月28日零时,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出了自7月22日上线以来的第142条微博,也是迄今为止最受关注的一条微博。这条微博一共获得了15000多条的评论与7.3万次以上的转发。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时间里,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以180多条的微博,收获了15万多粉丝以及网友们持续的热议,语言风格清新与贴近民生成为众多议论中频频提及的词汇。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张志安认为,人民日报微博对于人民日报的品牌影响是一个“增量”,“我相信在内部会形成一些理念的差异,会有多元化,也会形成更大的碰撞。”

“为什么我们会特别关注人民日报微博?”张志安说,“我们对人民日报有更大的期待,因为有这样的期待,一旦它的微博表现出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时,我们才会予以关注,当然,这些关注中有期待,也有疑虑。”

在简介里,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写着“参与、沟通、记录时代”八个字。

由微博运营室负责

据早报记者了解,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目前由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下属的微博运营室负责。

刚刚成立不久的微博运营室由各处室抽调人员组成。据人民日报内部人士透露,该室属于正处级单位,八个人的编制,“目前该室人员由新闻协调部两 人、总编室两人、临时借调两人总共六名成员组成,与八个人的编制还相差两人。该室暂时还没有正处长,有两个副处级领导负责相关事务。”

“这些人员都毕业于北大、清华的新闻、国关等专业,都比较年轻,最大的是1979年出生,其余的都是1981、1982年。”该内部人士称。

在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也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门。2009年7月,人民日报新设新闻协调部。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曾表示,这个部门在内地的新 闻机构中以前是从来没有的,“组建新闻协调部,目的是更好地统筹全报社的新闻报道,整合和共享新闻资源,为统筹报社各媒体和编辑部各部门的新闻报道提供组 织保证”。

“事实证明,这个部门成立后,在协调全社重大、紧急报道,加强新闻策划,进行舆情分析,沟通编采信息,推进报网融合等方面,起到了总枢纽的作用。”吴恒权说。

据内部人士透露,自成立以来,新闻协调部一直负责人民日报社的新媒体报道以及与网络有关的任务,每周二刊出的新兴媒体版即由该部门负责,此次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由该部增设微博运营室来负责也属顺理成章。

人民日报微博内容的审核方式也为外界关注。早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微博内容由新闻协调部内部把控。

尽管微博已上线一周,人民日报微博管理团队还是显得异常低调。7月28日,人民日报新闻协调部主要负责人对早报记者表示,人民日报微博是人民日 报领导直接在抓,“新闻协调部负责具体的牵头、组织,目前才刚刚开始。”微博运营室主要负责人也表示,人民日报微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一件好事, “我们内部刚刚做了一个评估,等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有一个总结的。”

设微博缘于编辑建议

很少有人能够想到的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动议竟然来自于其国际部一个年轻编辑的报告。

今年4月26日,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曾经详细讲述了做出开通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决策的“秘辛”。

在当日的人民日报校园行复旦站活动中,张研农透露,“最近,报社国际部一位年轻编辑写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分析了我们一篇国际评论的网络反响。 她发现,在环球网的全文转载下,77%的读者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而新浪微博一个知名账户以140字将该文编辑转载,打乱了说理逻辑,没有纳入关键语句, 网友的反映就截然不同,55.4%的持否定态度,跟帖半数是发泄不满,甚至有很多不理性、不文明的言论。这位年轻编辑提出,不能把微博这个阵地拱手他让, 要主动出击,建立本报官方微博,推介优质作品。”

这份报告引起了张研农的高度重视。张研农将这份报告“印成编委成员阅件,并开编委会专门进行讨论,会议决定在进行准备基础上推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一个年轻编辑的建议,带来一次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握手,这也缘于人民日报在新媒体格局中强烈的“危机意识”。

张研农说,“一次社内编辑记者培训,有一场讨论同样对我们触动很大。也是一位年轻编辑说,人民日报现在的发行量是280多万份,这个数字看起来 很多,但是相对而言仍较少。他举出了我们的‘对手’:‘微博女王’姚晨,粉丝1955万,这意味着,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即便不算微博‘转发’后的间接传 播,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6倍。”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曾提出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张研农认为,要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任务,仅仅 强调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和坚定性已远远不够,更需按照总书记要求,“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创新形 式、方法和手段,靠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公信力来争取受众、凝聚人心、促进共识。

自编委会作出决定之后,人民日报开始组建微博运营室,几个年轻的编辑开始了筹备工作。

“早产四天,活得很好”

“北京暴雨,整夜无眠。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大家共同守望。为每一位尚未平安到家的人祈福,向每一位仍然奋战在救援一线的人致敬!北京,加油!”

7月22日凌晨4时58分,人民日报微博第一次发出这样的声音,这也标志着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正式上线。

据早报记者了解,人民日报微博原本计划在7月26日正式上线,不过最终提前了4天,在7月22日凌晨正式运行。“运行几天后,人民日报内部有一个八个字的总结,就是‘早产四天,活得很好’。”内部人士透露。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时间里,人民日报微博以180余条的微博,收获了15万多粉丝以及网友们持续的热议,语言风格清新与贴近民生成为众多议论中频频提及的词汇。

张志安分析,人民日报微博上线短短一周就引起如此多的关注与称赞,原因之一在于该微博的语言风格和人民日报纸质版有很大的差异,“人民日报将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它的纸质版,一个是它的微博版,微博版的语言风格会更加生动,而且更多互动”。

“这么多年来,人民日报也在不断进行改变,变得更加多元化。比如它的时评在重大事件中经常都发出值得称赞的评论。”张志安说。

在过去一周关注人民日报微博的过程中,张志安注意到,在多起重大事件发生时,人民日报微博都没有缺席。

自上线以来,人民日报微博对很多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频繁以“本报记者现场报道”的方式予以关注。7月24日上午10时,人民日报以“温馨提 示”方式发出微博:“记者李刚从广东发回报道:受台风‘韦森特’影响,24日广珠城际动车组将暂时停运,铁路部门将根据台风影响适时恢复。”自7月28日 起,该微博一直以“黄河洪峰最新消息”为题,不断更新该报记者发回的来自现场的最新消息。

张志安认为,这是新闻协调部的协调优势,官方微博维护者能够直接与人民日报各地记者联系,调配记者资源,“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先以本报记者获悉的方式通过微博来发出声音,能体现重大问题不回避以及反应快速的优势”。

另外,该微博也以“微评论”的方式,对于最新的重大事件亮出自己的观点。在人民日报微博迄今转发量最高的10条微博中,4条为“微评论”,其中 最受关注的微评论标题是:“没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没有一流的城市”。发表于7月22日10:37,转发量31911次,评论4280条。昨天下午,该微博 以“钓鱼岛问题不能由着性子耍”为题发表“微评论”称:“从‘命名’、‘视察’、‘垂钓’,到在美国刊登‘购岛’广告……最近日本外交在钓鱼岛问题上玩得 很陶醉。然而,领土主权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由着性子耍。今日之中国,有能力和决心捍卫主权。奉劝日本政客,哪一天玩过火了,失控风险并非不存在,你们做好 准备了吗?”

人民日报微博运营的年轻团队也为张志安看好。“人民日报聚集了一大批年轻的优秀传媒人才,这些年轻人语言风格清新,能够适应互联网的语言方式,所发微博定位于民生,充分展现了民本理念。这些都给其他党报的微博运行提供了借鉴。”张志安说。

据早报记者了解,人民日报微博的语言风格在人民日报社内部也引起了一些讨论。

打通“两个舆论场”

张志安说,尽管人民日报一直在变,但网民原来对人民日报有一种非常严肃的印象,一旦它的微博突然清新起来,比较人性化,而且有很多的互动,大家一时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好奇感:为什么两者差别这么大?

事实上,人民日报微博的开通与运行源于其对“两个舆论场”不回避的态度并致力于打通的使命感。

在张志安看来,人民日报微博选择在这个时候上线不能简单地看成一起孤立事件,而应该视为人民日报新媒体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人民网已上线很多年,人民网微博也初见成效,尝到了甜头。人民日报抓住了时机,适时推出,水到渠成。”张志安说。

在4月26日复旦学生座谈会上,张研农说,“听过年轻人的调侃,看半天微博,要看七天新闻联播才能治愈。这个调侃说明,中国目前确实存在着两个舆论场,如果我们只关注一个而忽略另一个,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会失之偏颇。”

张研农表示,2008年,在组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时,人民日报就提出打通体制内和民间“两个舆论场”,而打通这两个舆论场,传播观念的变革和创新,处于首位。

当天,人民日报新闻协调部主任曹焕荣也参与了与复旦学生的交流。来自复旦大学2010级新闻系的本科学生提问,“人民日报现在要做的一个任务是 打通两个舆论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只有受文化教育程度较高,但人数相对较小的受众层次才可以读到、甚至读懂人民日报。相对人数众多,受教育文化层次低 的,读不懂。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做?”

曹焕荣对这一问题并未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坦然承认:“两个舆论场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现实。这些年来,人民日报改革和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避免被边缘化,避免对另外一个舆论场影响的弱化。”

“我们的努力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新闻的产品,能够有针对性,能够有说服力,能够有贴近性。”曹焕荣说。


© 鬼怪式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2012/07/30. | Permalink |光荣之路
Post tags: 东方早报

New:!我们建立了OMM人人小站!欢迎关注! |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 OMM通讯社@网易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