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真的富了吗?
作者:刘植荣
2012年8月12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一篇题为《国人热衷小富即奢,大把花钱多为炫耀》的文章。文章指出,奥运会期间,中国游客出手最为阔绰,平均每笔消费高达203.04英镑,比排名第二的阿联酋游客高出了10%。据咨询机构麦肯锡2011年3月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增长18%,到2015年将达到270亿美元,届时将位居世界第一。这则报道确实引人深思:国人真的富了吗?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其中不乏靠不义之财致富的。中国不少百姓月收入一两千元,连养家糊口都捉襟见肘,哪来的钱到国外购买奢侈品?所以说,到海外购买奢侈品的中国人,绝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代表,更不能以此证明中国人富了。相反,这些人购买的奢侈品越多,国人可能变得越穷,因为他们把多数人的利益给攫取了。
拿公费出国旅游和购物来说,这些花费虽然到政府那里报销,但政府的钱哪里来?不还是百姓的血汗钱吗?官员贪污的钱名义上是国家的,实质上也是纳税人的钱。受贿也是这个道理,名义上收取的是个人钱财,但官员受贿后,必然要慷国家之慨,为行贿者谋取更大的利益,受贿一亿元,就要把国家的几亿元转移到行贿人的腰包,这钱最终还是由纳税人来掏。
一位记者对笔者讲,有一个加拿大人对她说,在加拿大的中国人,住别墅,开豪车,穿名牌,但大多不工作,经常去教堂和寺庙忏悔赎罪。总见媒体报道海外的华人多么富有,但对于这些炫富的华人都干什么工作,如何致富的却鲜有报道。
浮夸、炫耀心理,对于一些人来说挥之不去,总认为我们什么都是世界最好的。就拿刚刚闭幕的伦敦奥运会来说,中国获得38块金牌,名列第二,一些人就忘乎所以地吹嘘起来,认为中国体育实力就世界第二了。我们当然应该为这些优秀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感到自豪,但保持清醒、戒骄戒躁始终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评价各国体育竞技水平,绝不能简单地按照获得的金牌数来衡量,还要看各国的人口数。因为在十几亿人里挑选运动员,显然要比在几万人里挑选运动员更容易获得优秀的竞技者。所以,要用人均金牌来比较各国的体育竞技水平,这就好比各国富裕程度不能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而要用人均GDP的道理是一样的。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有13亿人口,获得38块金牌,3500万人分一块金牌,世界排名第47位。格林纳达虽然只获得1块金牌,但他们国家仅有11万人,11万人分一块金牌,世界排名第一位。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国人的收入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笔者在《怎样分好财富“蛋糕”》一文已经计算出,中国的劳动报酬仅占GDP的33%。2011年,中国GDP为471564亿元,年末全国就业人员为7.642亿人。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算出2011年中国劳动者的平均收入为471564亿×33%÷7.642亿=20363元,每月20363÷12=1697元。
由于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那些年薪几百万、几千万的国企老总一个人的收入就相当于成百上千百姓的收入,所以说这月收入1697元的平均数也被国企高管们给“拔高”了一大截,普通劳动者的真实月收入肯定要低于1697元。
虽然按名义人均GDP排名,我们可把自己列为中等收入国家,但由于我们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过低,仅为33%,而欧洲国家从1980年以来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一直在63%以上,这样一来,我们的人均收入排名势必要比人均GDP排行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还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中国人均GDP的增长并非完全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对此影响很大。按照国家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少生了4亿人。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这4亿人由于是30年内出生的,多数没有就业,对GDP不会有太大的贡献,但人口数由13亿增加到17亿,人均GDP就要缩水约四分之一,人均GDP世界排名就会下滑到低收入国家行列。可见,我们奋斗30年跻身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这是付出了代价的,扼杀了很多经济活动第一要素:劳动力。
中国在历史上也曾经富有过。一千年前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最繁荣的国家。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的研究,中国在公元960年人均GDP超过了欧洲,在此后的4个世纪里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如果按照GDP总量比较,中国从公元1世纪到鸦片战争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可之后,当西方国家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时,一些国人却昏昏然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极力排斥西方进步思想,结果使自己世界领先的地位被一个个小国超越了。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周围,有多少东西是国人发明创造的?创造力是一个民族强大进步不可缺少的要素。
我们切不可看到国库里有了些钱,就认为国人真的富了起来。我们一定要警惕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的夜郎自大思想,这种思想一旦传播开来,就像鸦片一样麻痹、毒害整个民族,使我们被世界进步潮流永远甩在后面。(本文发《新金融观察》2012年8月20日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