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en Torfin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肯尼亚内罗毕的中央电视台演播室。新华社给经济困难的非洲新闻机构免费提供内容。
肯尼亚内罗毕——中国的投资实力和建设能力已经在这个长期拥堵的非洲国家的首都得到了广泛展示。中国政府出资并兴建了一条造价2亿美元的环城公路。耗资2.08亿美元的国际机场扩建项目也是由中国出资。此外,中国的贷款还支持了一个工人阶层的住宅区,住户们把它叫做“长城公寓”。
但中国政府为赢得肯尼亚好感的努力远不止这些砖块和水泥。肯尼亚最受欢迎的英文报纸上到处可见中国的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文章。电视观众也可以从中国广播媒体巨头中央电视台,或者是新华社新成立的英语频道中国电视网环球新闻频道收看到国际新闻。在广播方面,从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频段再往上调一点,就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台提供普通话教学,同时提供中非合作援助以及中国领导人环球访问的正面报道。
Chang W. Lee/The New York Times
这场70亿美元的宣传攻势是一种势力扩张的尝试,它部分基于这样的观点,认为带有偏见的西方新闻媒体扭曲了中国的形象。
中国政府努力抵制西方的影响力,这提高了人权活动人士、新闻媒体倡导人士和美国官员的警觉。
“除非是双目失明,否则谁都会看到中国媒体大举登陆肯尼亚,”埃里克·希莫利(Eric Shimoli)说道。他是肯尼亚读者最广泛的报纸《国家日报》(The Daily Nation)的主编。该报于去年与新华社结成伙伴关系。他说,“这是全面的魅力攻势。”
当大多数西方广播媒体和报业公司都在削减开支的时候,中国的官方新闻媒体巨头则在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中迅速地开疆扩土。他们期望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中国的形象和影响,特别是在那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以此来满足中国强大的工业对能源的需求,为其庞大的人口确保粮食供应。
这项70亿美元的宣传攻势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扩张中国软实力计划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基于这样一种理念,认为怀有偏见的西方新闻媒体已经歪曲了中国的形象。
“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在一本党刊上写到,“我们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警钟长鸣、警惕长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
中国政府努力抵制西方的影响,然而,人权活动人士、新闻界的权利倡导者以及美国官员却因此提高了警觉。他们援引一份关于中国言论审查的记录,指出中国在世界上已经被人视作新闻管制最严的国家之一。
“我们在打一场信息战,而且我们已经落了下风,”去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提醒一个国会委员会时这样说道。她指出,一些有国家背景的媒体影响力日益增长,例如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和中央电视台。
许多人担心,中国新闻媒体的强大力量在那些自由比较脆弱的国家里会特别显著。在委内瑞拉,中国正在为一个不断对新闻媒体加强控制的政府建造通讯卫星并提供资金支持。同样,埃塞俄比亚流亡组织称,埃塞俄比亚政府拿了中国15亿美元的贷款,作为培训和技术资金,对引起政府反感的网站、电视和广播进行屏蔽。
“中国人无意把信息和言论自由带到非洲,”埃塞俄比亚卫星电视台(Ethiopia Satellite Television)的阿贝贝·盖拉(Abebe Gellaw)说。该电视网络由流亡组织经营,它们的广播经常被中国设备屏蔽。“如果他们不为本国公民提供这些自由,在别的国家又怎么可能两样呢?”
中国新闻媒体官员则称,这些担忧是言过其实的。
“新华社的英文服务,每日播发的消息大约就有四五百条,这些报道不是宣传(propaganda), ” 新华社副社长周锡生在一次采访中称。“重要的是你从哪个角度来看。”
中国政府在近几年允许了一些独立和调查性质的新闻报道。但是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两者都对中宣部负责——依然保持对所有国际新闻的垄断。而且在国内,当触及到政治敏感话题,例如西藏、被监禁的异见人士,或党内最高领导层的权力运作时,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有着明显的报道盲点。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美洲版仅非常有限地报道了薄熙来丑闻和围绕陈光诚的戏剧性事件。后者是一位盲人活动人士,在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避难后前往了美国。
“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西方式的媒体将自己视为公共利益的监察者和守护者,而中国式的媒体则是为了保护国家政权不受破坏或对其权威的质疑。”道格·法拉(Doug Farah)说道。他是华盛顿的美国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的高级研究员。
在国内,中国官员几乎毫不掩饰新闻为共产党服务的观点。“新闻工作的喉舌工具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根本的原则,”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在一次讲话中说道,“一些新闻工作者没有把自己定位在党的宣传工作者上,而是定位在新闻职业者上,这是定位上的根本错误。”
中国慷慨资助新闻媒体扩张也意在进军西方。去年,新华社在曼哈顿的一座摩天大楼里设立了全新的北美总部,并在时报广场上高挂自己的标志。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一座有80名新闻工作者的制作中心在华盛顿启用 。大多数主持人都不是中国人,而且从南北美洲各城市进行报道的记者也多数不是中国人。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有2亿海外观众,目前以六种语言播出,最近还开播了一个全天24小时播出的阿拉伯语新闻频道。为了扩张势力并与西方新闻机构竞争,新华社经常免费向财政困难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新闻媒体提供报道。
以此同时,欧洲和美国的政府则缩减了对发展中国家独立新闻的支持,大多数私营广播公司和报纸都关闭了海外分社。
中央电视台的海外报道已经捐弃了毛泽东时代的那种意识形态的大肆宣传,采用了西方媒体的职业态度和熟练的制作技巧。但是,意识形态往往仍然胜过中立。比方说,新闻媒体分析人士称,在动摇阿拉伯世界的抗议活动期间,中国的报道竭力避免使用“民主”的字眼,而强调伴随着威权政府倒台而来的混乱局面。
利比亚起义的早期,有一篇博客广为流传。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驻北京记者站站长伊扎特(Ezzat Shahrour)在博客中抱怨中国的报道总是忠实传达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ar el-Qaddafi)的大量宣传。他写道,“每次看中国媒体对于阿拉伯革命的报道,我就感觉我的血压升高。”
后来,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关于这场动荡的报道公正了一些。但是它们仍然在大量场合响应中国政府的观点,宣扬一党制的好处。
在非洲推销业务时,中国官员强调他们所认为的西方的偏见。
负责宣传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与非洲新闻媒体高管进行的座谈会中称,“中国和非洲虽然相距遥远,但是长期以来通过西方媒体相互了解。不过,西方报道并非总是反映真相。”
中国新闻媒体官员之所以选择在内罗毕设立网点是因为它是东非英语国家的新闻集散中心。到目前为止,中国在与肯尼亚国内的报纸、广播台和电视台的竞争中只取得了有限的进展。
当地的研究公司InterMedia Africa的执行总监薇薇恩·马利斯(Vivien Marles)称,肯尼亚人还是对当地政治、丑闻和流行文化这种鲜活的新闻媒体内容比较关注。她还说,那些对国际事务感兴趣的人基本上都去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CNN)、英国广播公司和半岛电视台。不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在“发展壮大”,马利斯说道。
但是,由于渴望看到自家的文章和图片流传,中国人有时显得过于颐指气使。《国家日报》的编辑称,自打与新华社签署了新闻共享协议之后,他们经常收到新华社高管的电话和电子邮件,甚至是来新闻编辑室登门造访,施加压力要他们刊发文章和图片。
图片编辑琼·佩雷鲁安(Joan Pereruan)称,“说实话,我能刊登多少中国儿童练武术或者士兵抗洪救灾的图片?”
不过,她和其他编辑都认为新华社一直在进步,在其非洲的23家分社里雇佣了大量当地的新闻工作者。
内罗毕另一边的Standard Group拥有两家报纸和一家广播电视台。执行总编沃卡·尼亚沃卡(Woka Nyagwoka)赞扬了中国的建设工程,却称许多编辑不愿依赖中国新闻媒体提供的国际报道,尤其是像苏丹这些地方的报道,因为中国政府支持奥马尔·哈桑·巴希尔(Omar Hassan al-Bashir)领导的残暴政权。
尼亚沃卡说,“肯尼亚人对免费的午餐持怀疑态度,尤其是中国制造的免费午餐。”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