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钢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09月24日

“党内民主”是十七大热词。它源自八大。文革中的九大、十大,这个提法消失。文革结束后的十一大,它在报告中出现了3次,恢复到八大的频率。十二大到十六大,出现次数分别为:1、2、2、1、2。十七大政治报告,胡锦涛一口气用了5次。他提出: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中共党内一直有人主张在一党制下扩大党内民主,认为这是稳妥的改革。十七大上胡锦涛开出长长的清单,的确想把党内民主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可是这条路不好走。

这两张图,上图是2003年以来《人民日报》上使用“党内民主”的篇数,显示这个提法在党中央机关报的起伏;下图是百度新闻搜索在标题使用的篇数,看到它在宏观舆论场的凉热。变化幅度虽不同,但升降的时间点一样:2004、2007、2009上升,2005、2008、2011滑落。下图2007升势更劲,反映舆论对2007年十七大扩大党内民主的期待。2009年情形相反,《人民日报》升势强,宏观舆论场却相对疲弱。

中共党内民主,是关起门来搞的民主。不过门内这间“房子”超大,里面人数和德国的人口相当(中国党员已超过8000万)。这间房子里若有真正的民主,对中国是有利的。问题是,中共的党内民主在最根本的问题上流于空谈。党内有“民主讨论环境”吗?连常委温家宝谈政改都遭封禁。“党务公开”了吗?十八大前人事传言满天飞,普通党员和境外人士一起猜谜。党代表常任制的试验,也徘徊不前。只有基层党组织的直选试验,似在推进。

胡锦涛任总书记后,支持了一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直选试验,其中有江苏。十六大至十七大之间,李源潮任江苏省委书记,率先在江苏试行“公推直选”。

“公推直选”是对党领导者产生方式的改革,是中共对“党管干部”的有限放权。“公推”针对候选人,以前由上级提名,现在除上级推荐,党员可以联名举荐、自荐,党外的村民市民,也可派代表参与候选人推举。“直选”,是指在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上直接选举“一哥”。

十七大,李进入政治局,任中央组织部长,更力推以公推直选为突破口的党内民主。2009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2009年到2010年,媒体对这项改革做了大量报道。到2010年夏,在李源潮曾兼任市委书记的南京市,公推直选实现“全覆盖”,遍及所有社区和农村党支部,有媒体称之为“民主新演进”:

 

                                                                                       

 

“公推直选”很快“发酵”,向更多领域蔓延。副省级的深圳市,在市政协委员的选举、市党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也用了这一模式。深圳出现了主动报名参加竞选、最终当选党代表的“黑马”。

 

                                   

                           

“公推直选”涉及党章的修改,所以中共未在全国正式推行。但检索媒体的报道可见,2009年以来,这项试验一直在各地蔓延:

 

 

 

2010年笔者曾在香港《经济日报》撰文称:“距2012年中共十八大仅有两年时间了,这两年中,公推直选能否推进到县委书记的产生过程,是未知数。但是在省党代会代表的选举、甚至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中部分实行公推直选,却不是全无可能。”事实证明,这判断明显高估了中共党内民主的驱动力。所谓的党内民主,依然限于底层,难以走远。

与党内民主有关,一些更重要、更紧迫的问题早已被提出,包括:

一,党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分立与制衡;

二,党代大会的差额选举。十四大至十六大,党代表差额比例为10%,十七大要求“不少于15%”,十八大要求“多于15%”,仍未达到1987年十三大20%的差额比例。中央委员选举,十三大中央委员预选差额为5%,候补委员预选差额为12%。16大,中央委员预选差额5.1%,候补委员5.7%;十七大,中央委员差额8.3%,候补委员9.6%。十八大将采取何种比例?是否会对政治局委员实行差额选举?

三,党代大会代表“常任制”。

十八大肯定会继续高唱“党内民主”,但以上三点,是十八大必然要提到和遇到的关键问题,看中共将如何应答。同样要关注,十八大是否会提及已有广泛试验的基层党组织选举改革?将如何评价?“公推直选”是否会作为模式推广?

作者钱钢是中国大陆传媒人,《唐山大地震》一书作者,曾任《解放军报》记者、《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现为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MP)主任。

本系列评论的英文版,正由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CMP网站陆续发布,链接:http://cmp.hku.hk(点击提法栏目)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