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于各国的人权和言论自由议题越来越直言不讳,但对中国人权的态度仍谨慎保留。维权人士呼吁潘为刘晓波发声,但专家认为,潘基文不愿为此得罪中国影响其他议题的合作。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过去6年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一名谨慎周旋于强权利益冲突之间的外交官,蜕变成为保护叙利亚、伊朗和其他国家人权,直言不讳的捍卫者。对于他认为迫害人权的国家,潘基文一概公开严厉谴责,但中国尚不在此列;联合国官员称,潘基文更偏好采取”沉默外交”。部分分析家支持此种做法,但维权人士则对此感到不满。

在潘基文的第二个五年任期中,他的态度渐趋严厉。他透过职权和声望谴责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对日益激化的境内冲突的流血镇压,并呼吁叙利亚进行”政治转型”,变相要求阿萨德总统下台。自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潘基文针对阿萨德以及其他中东和北非独裁领袖的严厉措辞,激怒了联合国安理会中拥有否决权的俄罗斯和中国。俄中指责潘基文和西方势力干预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

唯独对中国人权议题”沉默以对”

在处理人权和言论自由议题时,现年68岁的潘基文无疑是与美国、欧盟和西方国家站在同一阵线。他对军事干预利比亚和科特迪瓦的坚定支持,以及去年为”保护平民职责”所作的辩护,皆惹恼莫斯科和北京。伊朗甚至公开斥责潘基文对伊斯兰共和国人权纪录的批评。

潘基文尖锐的言论并非只针对其中一方。他也曾谴责以色列持续在巴勒斯坦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并不断敦促以色列、美国和伊朗,在伊朗核野心的对峙不断升级期间,避免”煽动性”的演说和”刺耳的有关战争的谈话”。

分析家和人权家认为,潘基文目前的态度与2007年刚接任时形成强烈对比;当年的潘基文显得胆小而且不愿采取强硬态度。外界经常将潘基文与他的前任科菲·安南做比较。安南曾在2003年直言宣称,美国入侵伊拉克的行为”违法”。

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因深陷囹圄无法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联合国发言人内瑟基(Martin Nesirky)表示,潘基文现在”前所未有的坚决要求世界领导人负起各种责任,从气候变迁、叙利亚冲突到贫穷问题以至妇女权利。”

潘基文虽然有着坚毅的决心,在2016年任期结束前斡旋于各个外交强权之间,但他的决心似乎并非毫无止境,比如他仍不愿公开祝贺深陷囹圄的异议人士刘晓波获得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或呼吁中方将其释放。

维权人士盼潘基文为刘晓波发声

遭软禁的中国维权人士胡佳认为,潘基文不愿公开为刘晓波以及中国境内人权发声是十分不幸的一件事。胡佳在接受路透社的电话采访时表示:”身为韩国公民,该国前总统金大中甚至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潘基文应该对于维权人士的艰难处境有更深刻的了解。” 胡佳更呼吁潘基文为刘晓波发声。

胡佳呼吁潘基文为刘晓波发声

在刘晓波201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潘基文的新闻办公室发出了一份措辞谨慎的声明称,刘晓波获奖”凸现了世界上对改善人权权益的日益增长的关注”。该声明并未呼吁中国政府释放刘晓波或批评中方的人权纪录。这份措辞小心的声明稿与后来数年潘基文对于其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开心祝贺态度大相径庭。

人权观察团体的波罗皮恩(Philippe Bolopion)称,中国一直是”潘基文在人权议题记录上的一个痛处”。他表示,潘基文对斯里兰卡的态度也应更为严厉,政府应该为2009年为摧毁泰米尔猛虎组织造成数以万计平民死亡负责。

实用主义者的选择

联合国官员不断为潘基文小心翼翼对待中国的态度进行辩护,并称沉默外交有时比威压更为有效,尤其是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时。

联合国发言人内瑟基表示:”潘基文不断与中国领导人谈论到人权议题,而且他会继续这么做。如果他认为,通过沉默外交能达到更大的效益,他便会继续选择这个方式。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承诺,在所有国家中维护和推动人权。”

内瑟基举例补充道,潘基文对于伊朗和缅甸等国的人权问题相当关注,并且斡旋处理斯里兰卡冲突问责等敏感议题。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

纽约大学的高恩(Richard Gowan)为潘基文的做法辩护称,为刘晓波一事与中国对峙并无太大意义,毕竟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可能借此阻挡安理会为和平所作的努力。

“潘基文已经就叙利亚冲突冒险激怒中国,此外,他必须感谢北京年初与美国一同对南北苏丹进行外交干预,防止双方爆发战争。”

高恩表示,若潘基文因为刘晓波而与中国发生矛盾,可能会将其他优先议题的合作复杂化,如叙利亚冲突等议题,无论如何,潘基文”最终仍是个实用主义者”。

来源:路透社 编译:张筠青

责编:李京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