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叶飙 发自:河南周口

河南省商水县,一处还没有被平坟的田地,村民在劳动。 (王嘉宁/CFP/图)

河南周口大规模平坟运动虽已被叫停,围绕其上的争议却远未平息。在中国农村,殡葬改革一直被视作和计划生育并列的“第一大难事”,周口平坟运动的搁浅,为此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意义的现实样本。

在河南周口,平坟复耕这场风暴的结束比开始更突然。

2012年11月16日,国务院修改《殡葬管理条例》的消息公布,取消了强制平坟的条款。这令周口5月以来风风火火的平坟复耕工作戛然而止,市委方面称将进一步调整政策。

据新华社报道,开展平坟运动半年里,周口已有两百多万个坟头被平迁,复种耕地近3万亩,被称为“移风易俗,减轻农民负担”之举。

“周口平坟看商水”,作为平坟风暴的起源地,商水全县28个平坟试点行政村最早吹响平坟号角,在理论宣传、干部带头和经验推广方面,均成为周口平坟既典型又详尽的样本。

350万个坟头,5万亩地

城关乡大刘村紧挨着商水县城。村民苏红社记得,2012年5月24日,村支书郭岿带头平坟。

当郭书记扛着铁锹走进地里时,周围田埂就挤满了闻风而来者——四百多位本村、邻村的人都要看看,他要怎样向3代11座坟头挥锹。

即使作为村支书,郭岿也从来没有思考过坟头与耕地的关系。商水是全国产粮大县,每年初冬种一季小麦,夏天种一季苞谷。2011年11月,小麦刚露头,省领导到这里视察。

汽车开过大刘村一带,经过田地里杂乱的坟头。在随后的村支书座谈会上,郭岿被省领导提问——这些占用耕地、影响大机器运作的坟头能否平一平?支书们你一言我一语,大多觉得可行。省领导嘱咐说,平坟同时要把配套公墓做好。

河南是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的省份。人口过亿,人均耕地不足1.1亩,低于全国水平(1.38亩),而且其耕地面积每年以20万亩的速度在减少,土地后备资源已经亮起红灯。加快推进殡葬改革、释放耕地成为当地的一种必须的选择。

河南省许昌市委党校的董跃民在2008年主持了“河南省农村部分地区殡葬改革停滞现象研究”。结果是:殡葬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部分地区农村的殡葬改革出现了停滞现象。数据也能支撑这一论断——1999年,河南省就提出5年内在全省普及火葬,但直到10年后,火化率也只有50.4%。

河南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彭国平曾公开对媒体表示,农村不实行火葬或者火化后再土葬立坟头,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占用良田。

平坟复耕,在河南南阳等地早已有之,但对周口而言还是新鲜事。周口开始酝酿,很快形成了2012年3月发布的“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

政策酝酿的当口,对大刘村村民苏红社来说,此时办好四婶的丧事才是家里的头等大事。

四婶命不好,丈夫死得早,身边没娃,办事的钱还是苏家上下凑的。但即使这般窘迫,丧事依然要办得体面:买棺材,找16个人轮流抬,二次装棺,再摆上酒席,搭台唱戏……

苏红社一家为四婶立坟后没多久,平坟复耕的风暴就来了。“1号文件”里称:“(周口)全市基本农田有坟头350多万个、占地近5万亩”。

三年计划

“1号文件”既出台,商水被定为殡葬改革试点县。商水设定了三年计划:今年底前完成30%以上平坟复耕任务,明年再完成40%,后年全部消灭坟头。

有此计划,全县各系统迅速运转起来;2012年3月13日的全县殡葬改革动员大会是第一声轰鸣。

县长杨珺在会上定调,殡葬改革是破千年陋俗,树节俭、文明、科学殡葬新风的社会改革。

参会人数多达3万,和其他村支书一样,郭岿在现场聆听了动员,包括大刘村在内的28个行政村被定为试点村;大会还通过县电视台直播。

会后第二天,“殡葬改革宣传月”就开始了。县电台、电视台、《新商水》报开辟宣传专栏,全县印发宣传资料26.9万余份,在1314平方公里的县域里,悬挂过街联5500多幅,张贴临时标语6.3万多条,刷写永久性标语3640幅。

65辆宣传车开进了村庄,有的后边还挂着铲车。与此同时,司法部门专门研究了相关的法律惩处程序。

县上的文件这样定位宣传——不仅要在广度上家喻户晓,还要在深度上“真正触及到群众的灵魂,真正认识到不火化不行、坟茔不平迁不行”。

在这波攻势中,与苏红社同村的王玲(化名)发现刚入土的丈夫苏富生也成了宣传的一部分。

2月26日,苏富生骑电动车掉进河里,没救过来。3天后,王玲为他办丧事,在自家地里找了地方入土。但没过“二七”,村干部就拿铁锹平掉了。“不同意也没法啊!”

几天后,这番平坟的场景上了县电视台,成了宣传的典型。

村干部们

村干部们要做的,显然不只是为镜头服务。县里设立严厉的奖惩措施后,压力实际上汇聚在村干部身上。

“村里有多少坟,在谁家地里,坟主是谁……统计以后都要通知到人”,村支书郭岿的手段不复杂,重要一项是要求村干部以身作则。

动员很快延伸到了苏红社——村干部找到了她爹老苏,她清楚记得老爹那天气冲冲跑来的样子。“俺不平,要强推就推吧,自古以来谁敢干这事?”郭岿则回应:“你们看着,我第一个平我老头的坟。”

村委会的办公室里陈列着郭岿和大刘村的荣誉——全省“五个好”村党支部、新农村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河南法治建设工作明星人物、优秀村书记——郭岿必须捍卫这些荣誉。

事实上,郭岿家里也非铁板一块。听说要带头平坟,兄弟三人就有不同意见。尤其老三,他是农民,不能理解大哥要铲平父亲坟头的做法。

郭岿对三弟说:“我到山东去学习,人家农村里不见一个坟头,大棚一个连着一个,谁都知道坟头碍事,但没人带头,就都没想到干这件事。”

由于土地重新分配过几次,不少村民家的坟头都在别人地里。大刘村眼下有两千多口人,郭岿每年都要处理至少20次坟头引起的纠纷,“上坟时刨到周围的麦子,种地户要生气;犁地时犁到坟头,坟主又要生气。”

三兄弟达成一致后,开了个家庭会,把平坟的事告诉72岁的母亲。老太没说啥,按郭岿的说法,“这事已经是国家形势,她很想得开。”

5月24日,郭岿带着兄弟和村干部扛着铁锹走进了自家坟头所在的田地,花了1个多小时,把11个坟头上的土铲下来铺平。

在商水,与郭岿一样,28个试点村的支书都带头平了自家坟地。他们的付出很快有了回报,有村民一上午平了5座坟头,还有人跑来请干部查验,“你看俺平得中不中”。

苏红社的父亲仍然抗拒,但看着乡亲们都在自家祖坟上动起了土,越发觉得另类。在6月1日截止日前,他终于同意了迁坟。

验收的队伍开始出没于村庄各个角落,确定平完的坟跟地面齐平,就洒点白灰在上面,表示验收成功。

按照县里的政策,每平一个坟,坟主家获150元,种地户获50元。县里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种鼓励方式是“花钱买带头人”,但这笔钱后来又被定义为“补偿误工损失”。

商水“经验”

商水成功了。6月29日,周口市在这里举行现场会,兄弟县区都来学习借鉴商水经验。

在试点期间,28个试点行政村共平(迁)坟头20035座,实现了试点区域内20.5公里主干道沿线6万亩农田内无坟头。商水县将试点成果总结为“撕开了口子、做出了样子、走出了路子”。

现场会上,周口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掀起殡葬改革工作新高潮,打响殡葬改革攻坚战,原本长达3年的任务被寄望于在今年底前完成。

商水县委的一位工作人员私下表示“压力巨大”,但同时认为,“这样的事,可能也确实要趁热打铁才行”。商水县随后开了3场大小会议,商议攻坚的具体步骤。但随着工作的铺开,质疑和阻力也相继而至。

2012年7月初,有媒体以商水为样本,报道了周口投巨资补贴、试点平坟复耕一事,引发全国关注,不少媒体刊发评论,认为这种自上而下、“一刀切”的做法欠妥。而开展平坟2个月后,商水县产业集聚区西扩7平方公里的项目,初步通过了河南省发改委批准,也让其蒙上企图“征地”的嫌疑。

这场舆论拉锯战在2012年11月16日出现了转折。中国政府网当天公布了国务院628号令,删除了《殡葬管理条例》中民政部门有权对拒不改正违法土葬、建造坟墓行为强制执行的条款。

政策虽未否定殡葬改革和平坟举措,但周口一位宣传干部对媒体表示“这个事基本就停了”,原因是政策调整。

学术界也迅速参与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11月17日的博文中称:平坟运动名义上为“复耕”,实为“卖地”,“县产业聚集区亟待西扩”才是平坟运动的真实理由,通过平坟搞来的土地就可趁机拿来征地,进一步招商引资,制造GDP。

次日,清华大学教授许章润、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等26位学者联名呼吁:“平坟运动”严重伤害了民众情感,破坏了中国文化传统,必须立即停止。

而对此,当地干部觉得有点冤。“这些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耕地在不断减少,粮食增产的任务逼着河南在耕地上想办法。这也是死人与活人争地引发的困惑。”河南省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对媒体说。

一位商水县委干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根据上面的精神”,当地政府正在进一步调整政策。而他自己,在看到周口叫停平坟复耕的消息后,则“陷入了思索”。

 

原文:点击


© 壳子人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2012/11/28. |Permalink |光荣之路
Post tags: 南方周末

New:!我们建立了OMM人人公共主页!欢迎关注! |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 OMM通讯社@网易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