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如果说美国是20世纪当仁不让的世界霸主的话,那在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这一霸主则属于英国。作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和拥有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国家,英国在这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主宰了世界历史。虽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风光不再,失去昔日的荣光,但现在的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举足轻重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的世界强国。英国所以能如此之“牛”(约翰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世界自由贸易的祖鼻。

这得从英国的工业革命讲起。有教科书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事实上,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现在普遍认为:真正的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而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随即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工业化国家,它的工业力量差不多等于除英国之外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的工业力量的总和。但是英国的人口有限,大量的工业品迫切需要找到海外市场。但当时欧洲的主要国家都在实行贸易壁垒严重的重商主义,英国一方面极力向各国推荐自己的工业品,另一方面它向全球提出了新的贸易主张——自由贸易。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详细阐述了自由贸易的理论,他认为:“贸易促进社会分工,更细的劳动分工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生产力的提高,后者进而带动需求与供给的增加,需求与供给的上升又进一步回过头来促进贸易的发展,使市场容量与深度发生新的升华。”他进而认为:英国可以继续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征服(其他领地)以及保持独有的垄断地位来赚取金钱,但是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

在这种思想只配下,虽然英国是当时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1820年,英国制订的制造品平均进口关税率是45%-55%,而当时北欧的丹麦是25%-35%,欧洲中部的普鲁士是8%-12%,而与英国隔海相望的荷兰只有6%-8%。但是为了打开别国的市场,英国率先取消了本国的贸易保护,希望通过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了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取消了丝织品进口的禁令。40年代又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上千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1854年完全取消《航海条例》,英国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到1875年,英国对制造品平均进口的关税率已经下调为0。而丹麦下调到了15%-20%,普鲁士下调到了4%-6%,荷兰下调到了3%-5%。这个时候它已经不需要条例来保护了,相反的它需要自由的向世界各地去发展,就是英国本身经济迅速的发展,产品极大的丰富,而且产品的竞争力非常强,他就需要其他国家也向他开放市场,开放市场就推行这种自由贸易。由于拥有无可匹敌的工业优势,自由贸易政策让“英国制造”得以在更广阔的市场里长驱直入,英国制造品的出口量占到了世界制造品贸易的2/3。重商主义实践在英国颇具成效,有力促进了英国外贸蓬勃发展。“从1700到1780年,英国外贸增长了将近一倍,而海运业则增长了将近两倍。尽管欧洲仍在英国贸易中占最大份额,高赢利继续诱惑英国人走向世界各个角落。作为一种象征,新的金币‘几尼’的名称就是来自非洲的一块土地。”

因为自由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英国继名不副实的西班牙之后成为名符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先是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1865年曾这样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也因此,英国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统一市场以及统一市场后面的游戏规则——比如思想:这集中体现在新教伦理方面。所谓新教伦理,是韦伯提出来的社会学理论概念。它强调努力工作是一个人的使命,世俗的成功 可以作为个人超度的一个标志。新教徒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候开始重新的定义世俗的工作,将它作为不仅有益于个人而且有益于整个社会的一种责任。我们的国度里,努力工作是为了生存,而新教伦理里,辛勤工作是一种光荣的标志,且是信仰世界里的光荣,而不是世俗的光荣。有了这种伦理的支持,资本主义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及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和建立宗教观念和经济伦理、社会结构都是与新教伦理有关。当然,和新教伦理一起蓬勃发展的还有商业伦理。英国在殖民地国家里植入了基本的商业规则和商业伦理,使得这些国家能够持续地发展经济并与世界接轨。商业的发展,必然是政治制度上的改变。因此英国是在殖民地输出议会民主制,一方面是巩固英国体制,而是促进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又比如法律:英国的法律体系是英美法系,实行判例法传统。现在我们再回头看那些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地方,如澳大利亚、香港、印度、新加坡、新西兰等地方,都是实行普通法(英美法系)的,当然除了中国大陆内的威海市。英美法系多采用不成文法,并且强调遵循先例,在审判中采取当事人对抗主义和陪审团制度,对司法程序非常注重,法官的判决相当于实质上的立法效果。除了某一项目的法例因为客观环境需要或为了解决争议而需要用成文法制定,否则,只需要根据当地过去对于该项目的习惯而评定谁是谁非,这就是普通法系的立法精神。这就是英国留给殖民地的法律传统和司法习惯。现在看英语国家里,大部份实行的是普通法系。又比如语言:世界上6成以上的信件是用英语书写的,5成以上的报纸杂志是英语的,英语同时也是与互联网接触最密切的语言,由于前期英国和后期美国的推动,英语已经名副其实称为国际性语言。英语的思维逻辑是英国留给殖民地的另外一样财富,这使得他们在全球化进程中,无须要花费大量的投入就可以马上交流,且是没有丝毫信息障碍的交流。其实,英语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更注重秩序和规则的思维模式。我们一直以来都没有把英语作为一种思维模式,甚至是一种文化来认真对待,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把英语等同于四则运算的数学、链式反应的物理、光合作用的生物等学科一样,当成是自然科学、工具去学习去掌握。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比如说英语国家里在邮件中写地址是从小到大,而中国人喜欢从大到小的顺序。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观念和体制。由于环球贸易的实现,使得英国在在全世界范围内直接协助传播了本 国的技术、商业、语言和管理模式。全球霸权帮助了英国实现经济上的飞跃发展和本土民主化的深入。而殖民地则获得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获得了英国的法律框架和英语语言,同时还有宗教传统。在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之前英国都会试图将议会民主制留给殖民地人民,虽然都不是所有时候都成功,但切切实实推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主进程。可以说,正是英国的全球贸易,划定了今天的世界版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今天的“日不落帝国”的美国,拥有11艘现役的航母战斗群。不过,它这众多的航母不是用来炫耀强盛,也不是用来争夺领土,而只是用来保护自由贸易——因为它知道:贸易才是真正的国家强盛之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