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宇宽 

城市的精神就是容忍

郭宇宽

最近我到一些地方调研城市化进程中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发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有很多困惑。一方面,中央政策规定对于流动儿童应当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进行接收,另一方面,本地户籍的家长对所谓的“打工子弟”非常排斥,甚至集体到教育局请愿。假如教育部门还是不愿意将打工子弟清除出去,许多本地家长宁愿多花些择校费也要将孩子转走,造成一些接受打工子弟的公立学校渐渐变成全是打工子弟的劣势学校,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地方教育部门夹在双方压力之间,也很为难。

当教育部门的干部向本地家长解释政策的时候,本地家长们都能举出一大堆理由,证明打工子弟的素质有多差,包括讲粗话、不讲卫生等,甚至带到学校的作业本都带着油乎乎的污渍。的确,农民工家庭的孩子与城市家庭的孩子有时候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但是,假如我们能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或许就能够以同理心来看待这个问题。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城市化的过程一定是伴随着“脏乱差”的。在欧洲的城市化进程中,一大批农民和努力和封建领主的束缚,涌进城市里成为了专业的手工业者、产业工人和商人。这些人一开始都是身无分文,只能在码头、教堂、大桥等地方搭个棚子居住下来,形成了类似今天中国“棚户区”的聚集地。在当时的欧洲,由封建领主控制的农村是非常干净整洁的,像巴黎之类的大城市反而是脏乱差的代表,类似今天的城乡结合部。但城市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不存在贵族,所有的人都是自由的公民。当时的欧洲有句话特别有名,叫“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讲的就是城市可以给所有人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只要肯努力就有出头之日。直到今天,巴黎的许多地方比起普罗旺斯的田园风光要显得脏乱差,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世界的浪漫之都。

美国现在代表了世界上最开放的精神,但在半个多世纪前,美国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还是很尖锐的。当时美国优质的公立学校大都不招收黑人,就像今天这些本地家长排斥打工子弟一样。当时的学校和白人家长也是振振有词,列举了黑人的种种恶习,甚至用数据证明了坚持种族隔离政策的州比其它州犯罪率更低、社会更和谐的事实。所以在1957年美国联邦法院判决阿肯色州的小石城中央高中拒绝黑人学生违宪的时候,当地居民包括州长仍然设置了种种障碍,阻止9名黑人学生进校。于是就有了那张著名的照片:9名黑人学生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派遣的美国陆军空降兵的保护下,依次走进学校大门,周围聚集的白人还在谩骂不已。半个世纪过去了,种族歧视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政治不正确,白人和黑人学生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也已经成为了美国家长的共识。

中国今天的城市化进程中,新老城市移民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尖锐。有些城里人都怀有这样一种观点,即你农村人凭什么到我城市里来享受我们的公共服务呢,这不是占我们便宜吗?还有些人的表述更直白,比如有些所谓“纯种北京人”在网络上骂外地人,你们凭什么来我首都北京,为什么不回去建设家乡?这种理直气壮的言论,起源在于1949年之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一个特殊阶段,即国家以强力的户籍政策将农民牢牢固定在土地上,并以一种“剪刀差”式的政策,以牺牲农村利益的代价才支持城市发展。并且,这种不公平的政策渐渐被制度化了,让许多城里人认为农村人就应该呆在农村,私自跑到城市里来就是盲流。这种畸形的城市化是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都不曾存在过的。城市居民的这种天然优越感可谓是一种中国特色,但并不代表这就是正确的。

城市化进程就是在上演一出双城记,既有开放的活力,也会表现出混乱和无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城市的特点就是开放的公共空间权利平等。假如有人就是认为自己是贵族,不愿意跟下等人生活在一起,那怎么办呢?也好解决。既然你觉得城市脏乱差,应该到乡下去买一块地建一个私人庄园,请私人医生、司机、管家,庄园就是你的城堡,你关起们来,可以过上像皇帝一样的生活。但假如你舍不得城市公共服务的便利,那就要做好与各色人等一起分享的准备。你如果有钱大可以买私人轿车,但也必须要承认穷人走在马路上的权利;你可以穿得雍容华贵到公园里遛你的名犬,但也必须容忍旁边穿着破烂的流浪汉在晒太阳;你可以花大价钱将子女送入贵族学校,但如果选择公立学校,就必须面对公立学校向所有周边贫穷公民也开放的事实,就必须承认各种不同家境的孩子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由于独特的历史特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没有像欧美的城市化一样打破僵硬的阶层价值观,反而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特权意识。然而随着全社会公民意识的觉醒,中国城市新旧移民的平权运动正在渐渐兴起,而且是大势所趋。对此,城市居民有两种选择,一是以更加容忍的心态接受;二是自觉地退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把城市的生活留给别人。假如还有人既不想努力奋斗,又想享受城市便利的生活,那真是指望免费的午餐。

说得直白一点,户籍制度不是牛顿定律,可以长久地作用下去,劳工阶层刚进入城市,居住卫生条件不佳,可能身上的汗味确实不见得好闻,但在公共的空间里,假如没有容忍的精神,你就不配做一个城市公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