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ah M. Kessel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农民顾思魁(音左)讲述了习近平的突然到访。从那时起,这个村庄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
中国骆驼湾——赤贫境地如今有了从未有过的美妙光环。至少,在中国新领导人习近平来到这座偏远的山村考察贫困状况之后的这几周,村里的600位种玉米的庄稼人是这么觉得的。
在当地党支部领导和一群摄影师的簇拥之下,习近平躬身走进摇摇欲坠的农房,摸摸浑身灰土的孩子的脑袋。尽管没有人提示他,他还是尝了唐荣斌家柴灶上的一块土豆。
Jonah M. Kessel for The New York Times
72岁的顾荣金,他的双手说明了一辈子的农田劳作。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远远落后于城市。
至今仍然觉得难以置信的唐荣斌说,“就像见到了毛主席一样。”69岁的唐荣斌和5名家庭成员共用一个炕。
习近平访问河北这个村庄的情形已由中央电视台播出,旨在突显习近平对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关心。这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意在打造新领导人心系人民疾苦的真诚形象。
他说,“我想知道这里农村的真实情况,想看看真实的生活。”他说话的时候,摄像机正在拍摄唐荣斌家袒露无遗的贫困细节:只有一个电灯泡,破烂的茅草屋顶,一堆污脏的瓦罐,一堆堆碎石头。
多亏了习近平的领袖效应,他和随从离开之后,真正的天赐礼物雨点般地落到了骆驼湾。捐款、被褥和政府承诺从全国各地涌入这个村庄。政府安排每户接受160美元(约合960元人民币),一瓶食用油和一袋大米。本地主要食用玉米粥和玉米饼子,大米是珍贵的东西。
这只不过是开始。一名东北商人被骆驼湾的贫苦深深触动,以至于驱车500英里,带来了更多的钱和一车的纯平电视。政府的工程队把村里的石墙刷得雪白,还精心涂上了一条蓝绿色的饰带。
随后就来了政府调研者,他们奉命解决骆驼湾的贫困顽疾。这可能是因为习近平曾经建议,如果外来专业支持的话,“黄土(就会)变成金。”
但是,刚刚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即将于三月出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来此考察,是否能够对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庄以及其他相似村落产生持续影响,仍然不得而知。这里的人均年收入约为160美元,还不到官方贫困线的一半,跟略低于4000美元的城镇平均年收入相比更是微不足道。多数年轻人早就已经到遥远的城市打工去了。
带领像骆驼湾这样的贫困落后地区脱贫,是共产党面临的艰巨挑战。共产党发誓要解决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一些专家认为这个问题威胁社会稳定,甚至可能威胁党的执政地位。本月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收入不公平现象已在近年来有所改善,尽管如此,许多非官方分析者称,收入不公平现象实际上是在恶化,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不公平的社会之一。
中国的十三亿人口有半数生活在农村腹地,这里的人均收入不足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去年十一月召开的18大将习近平送上了宝座,中国领导层在会上承诺,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
骆驼湾距离北京有180英里远。习近平在骆驼沟考察时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至少,唐荣斌似乎相信,习近平此次到村里来,会大幅改善他们的生活。唐荣斌说,“我们得相信会有好事发生。不然的话,总书记大老远地跑这儿来干什么?”
有人问,习近平来之前政府都做了些什么,他顿了顿,摇摇头说,“没做多少事。”
的确,鉴于中国腐败猖獗,习近平考察骆驼湾之后几天宣布的扶贫行动中还存在另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明年省政府将额外拨给骆驼湾及阜平县周围区县村庄4千万美元,这些钱有多少能真正落到有需要的人们手中。
当然,中国的领导人都生活在一个安逸的世界里,不过,传统和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教条都要求他们偶尔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一些民间传说称,皇帝也会脱下龙袍,冒险走出紫禁城去观察臣民的生活情况。
毛泽东那些刻意安排的村庄之行之所以不那么成功,部分是因为安排行程的官员经常在他面前掩盖农民的痛苦,最明显的是毛泽东在一次饥荒期间的巡访,20世纪50年代末期,不明智的加速工业化举措导致了大饥荒,几千万人因此死亡。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家雷颐说,“每个领导人都有自己的视察方式,但现在,他们都被电视摄像机包围了。”
即将离任的温家宝总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温爷爷,他在摄像机前表现得非常好,镜头之中的他时或安慰自然灾害的受难群众,时或在春节期间穿着围裙与普通中国人一起包饺子。
相比之下,即将于3月离任的胡锦涛通常表现得比较僵硬。他的一些视察活动出自糟糕的计划或者拙劣的编排,对他的形象毫无帮助。两年前,为了让公众注意低收入住房项目,他前往一个受惠者的住所进行慰问,互联网侦探们随后指责称他探访的那个女人实际上住在其他地方,并将这所房子以每月300美元(约合1866元人民币)的价格出租谋利。尽管她在接受国家媒体采访时声泪俱下地予以否认,这一事件还是成为了胡锦涛的一次公关败笔。
习近平的父亲是一位革命英雄,他因此被人们视为太子党。和农民及工厂工人在一起的时候,他通常表现得非常自然。近期,共产党的宣传部门一直在努力将他塑造成“人民的书记”。
在上月发表的一份冗长专题报道中,国家媒体新华社着重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位“下乡知青”的故事,当时他被迫离开北京,在陕西省一个村庄的窑洞里生活。
新华社的报道称,习惯了到处都是跳蚤的生活环境以及艰苦的劳动之后,习近平马上组织了铁匠队,并修建了一口沼气池,帮助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新华社写道,“不到16岁来到黄土地时,他曾一度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他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要为人民做实事’。”
习近平在12月下旬的这次视察似乎是个相对临时的决定。唐荣斌说,他在半小时前才得到通知说中国最有权力的官员马上就要到了,但村支书顾荣金表示,他在一周前就接到了通知。
60岁的顾荣金非常开朗,声音粗重沙哑。他表示,自己已经记不清楚,最近几周有多少中国记者、农业顾问及农业专家屈尊来到自己的村庄。他在自己和妻子夏天期间经营的招待所吃晚饭时说,“刚开始的时候,半夜两点都有人打电话来。”
一些专家建议在骆驼湾的石质土地上种植核桃或者人参,还有一名专家胡出主意,建议让村民搬出村子,以便将这片被险峻山脉包围的村庄开发成生态旅游胜地。
顾荣金兴致勃勃地说,“天变暖后,就会开始发展建设。”
唐荣斌和老伴顾宝青一边走,一边自豪地回忆当时习近平坐在他们的炕上,两腿交叉,并询问他们每天的艰苦生活的情景。唐荣斌身患循环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但没有得到治疗,习近平还仔细询问了他的病情。顾宝青说,“他身上没有官架子。”
让他们吃惊的是,几天后,一名北京的医生来到他家,并将唐荣斌接到了北京的一家医院。他回家时带了一瓶药,而且自豪地宣称,这瓶药的价钱相当于他一年的收入。
但是,一个细节打击了唐荣斌的欣喜情绪:赠送的药物只够吃一个月。当被问到药吃完后怎么办时,他似乎有些为难。他说,“要我说,那就不吃了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