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议科学家许良英遗体告别仪式将于星期三在北京举行。国内媒体低调报道,民主活动人士则纷纷表达深切悼念。

(德国之声中文网)科学史家许良英1月28日下午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月30日(星期三)下午在北京举行。人权活动人士胡佳呼吁当局不要对活动进行干扰。

许良英是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享受盛誉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家、思想家和民主活动家,也被称为”中国年龄最大的异议人士”。纽约时报1月29日重刊一篇旧文,认为”如果他不是中国年纪最大的异见人士,至少也是中国学问最卓越的异见人士了”。他发表了200多篇论文,编著了六本书。他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后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编译《爱因斯坦文集》,是爱因斯坦的重要研究者和思想传播者,并发表了很多科学与民主的启蒙著作和文章。

在每一政治运动中都犯下错误

许良英年轻时因受爱因斯坦思想的影响,从事物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同时对政治发生兴趣。1946年他在重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2年被调入中国科学院。由于他仗义直言,在此后中国的每一场政治运动中都”犯下了错误”。

据《零八宪章论坛》及《纽约时报》报道,1955年,许良英因”胡风反革命集团”事件被审查,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因为质疑共产党”失信于民”,便被打成”极右分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发表文章宣扬”科学与民主”,在”反精神污染”运动中遭受批判。随后他年底与方励之、刘宾雁等人酝酿开展纪念反右运动30周年活动。1988年底开始,鼓励刘刚、王丹在北大开展”草地沙龙”和”民主沙龙”活动。1989年初,许良英和朋友方励之起草了一封致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要求政治改革,空前地得到40多位科学家和学者联署签名。

1989年”六四”镇压以后,许良英对香港媒体说:”中国进入了黑暗时期,即使国民党也没有这么狠毒,邓小平对自己人民干了一件世界历史上最凶残绝伦的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许良英写了《没有政治民主,改革不可能成功》。1995年许良英发起《迎接联合国宽容年,呼吁实现国内宽容》活动,得到上千名各国知识分子签名。随后,他为”六四”学生领袖王丹及其他民主人士公开辩护。

1995年,许英良获美国纽约科学院颁发的汉恩茨·R·佩格尔斯科学家人权奖,2008年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萨哈洛夫奖”。

纽约时报引述历史学家梅瀚澜(H. Lyman Miller)著作,称他为”典范人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用来形容他,庶不为过”。

调报道与深切悼念

由于他的异议人士身份,在中国普通民众心目中,许良英并不像其他高龄的大学问家和科学家那样赫赫有名。北京《新京报》刊发了经过删节的著名学者傅国涌写的悼念文章,介绍了他的科学成就,称颂他”一次次地挺身而出为民族鼓与呼,秉承的只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该报同时发表了一篇报道,引述学者丁东的话说,”许先生是束星北和王淦昌两位著名科学家的学生,他不仅是一个科学史家,而且是中国少有的思想家,他思想的深刻性,他的人品风骨都很让人敬佩,他对民主的认识和研究,超过了很多学者”。

中国国内及海外民运人士纷纷表达悼念之情。许良英治丧小组由其子许成钢以及钟沛璋、刘小雁、傅国涌、钱理群、艾晓明、杜光、王书瑶、姚监复、胡佳等人组成,其中多位为敢言的异议作家和人权活动人士。胡佳说:”他就是历史,这些所有的黑暗都经历过。他在跟共产党的较量中,对对手已经了解得非常的透了。我们等于是隔代的交往,他对晚辈的关照,是从思想上关照。”

民运理论家胡平贴出旧文《可以推论的人──写在出版之际》,文章认为许良英是”老一代知识份子的代表性人物,并为那一代知识份子充满曲折艰辛的生命历程树立了一个人格典范”。

零八宪章论坛”发表悼念文章,历数许良英一生为民主奋斗的经历,称他的一生”是追求科学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追求民主的一生,是为国家进步而努力奋斗的一生”。

作者:张平

责编:叶宣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googleapps domain=”docs” dir=”spreadsheet/embeddedform” query=”hl=zh-CN&formkey=dGRpN3FrVThuMFFsZHBZcmNGLW94dEE6MQ” width=”510″ height=”326″ /]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