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在北京皇家建筑中轴线的最北端。暮鼓晨钟,见证了王朝的兴替,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北京东城区政府官员计划进行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按照历史的记载,把古老的钟鼓楼地区,建成一个具有清代风格的广场。
这个开发项目需要拆除一些有百年历史的老四合院和胡同。在关于拆迁的流言浮动多日之后,终于在去年12月底,钟鼓楼地区大街小巷的墙壁上,贴上了北京东城区政府关于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的公告。
北京官员们的计划和动机似乎可圈可点。钟鼓楼附近在明清时期曾经是一个热闹的市场,现在是破旧的居民区。把这些老旧的四合院拆掉,重修一个有明清风格的广场,再现康乾盛世的辉煌。老百姓则从破旧的四合院搬到郊区现代化的公寓。官民双赢,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
然而,北京文化历史保护中心的发起人何戍中却不这么看。
何戍中说:“北京的钟楼和鼓楼的价值有非常独特之处。这块地方由于处于老城,处于北京中轴线的北段,所以开发商也罢,地方政府也罢,始终想在这片土地搞开发。开发商从中得利,政府则希望把这块地方变成一个他们心目中国的现代化和发达的北京。政府官员喜欢新的,亮的和大的。”
显然,幽暗的胡同,盘旋的鸽群,下棋的老人,不符合地方官员新、亮、大的发达城市标准。
根据2012年12月12日下发的《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范围内的房屋征收的通知》,紧邻钟鼓楼广场的66个院落将被征收。
一位当地居民说:“具体的政策咱们弄不太明白。现在反正我们是属于搬迁范围之内”
鸽群仍然在冬日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鸽群不会知道,他们的主人将要迁入离市区很远的郊外公寓楼居住。用钢筋和混凝土造就的火柴盒筒子楼里的二室一厅,有鸽笼的位置吗?
这位居民说:“这儿多好啊。买东西方便。上医院也方便,走五分钟就到医院了。住楼房可就没戏了”
东城区政府官员拒绝接受美国之音北京分社的采访。不过他们在公告中说,鼓楼周围的房屋破旧不堪,不属于受保护之列。此外,政府给出的搬迁费也很诱人。这个项目将比照清朝和民国的地形图建立一个广场,这是对历史的再现和保护。目前已经通过公开招标确定设计单位。各方将共同努力,“保护好古都历史风貌”。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创办人何戍中称,政府想把钟鼓楼广场还原成清代的模样,不但不是保护,而是破坏丰富的北京文化遗产积淀。
前门,在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主义者的眼中,就是钟鼓楼的前车之鉴。所谓“前门模式”,在北京古建筑专家的眼里,就是“拆了一批旧的,建了一批假的”。
意大利建筑师,艺术家阿瓦萨尼设计了一块上面有老北京胡同地图的挂毯,试图引起人们对保护北京风貌的注意:
阿瓦萨尼说:“全部推倒旧社区,清出一块空白地的战略可能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为如果你进行这样的拆迁,那将导致老城区荡然无存,而北京之所以独特正是由于老城区“。
外国游客,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主义者,公共知识分子,NGO居民都参加了旧胡同和新古董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最新战场,也蔓延到硝烟弥漫的微博上。
社交媒体的平台使得置身草根的文化保护主义者和高居庙堂的北京高官可以同台较量,从而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思考:北京的美,在于这座古城保留下的一些独特的历史印记。古旧的城墙,优雅的四合院,街头的小吃,这些独特的专属于北京的景色,才是游客千里迢迢来寻古都的原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