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欧洲人心头添堵。牛肉变马肉的丑闻闹得沸沸扬扬,眼下已席卷爱尔兰、英、法、德和瑞典等16个国家。
综合外媒报道,用马肉冒充牛肉制成的肉酱千层面、肉肠和肉饼在端上欧洲人餐桌之前,均曾周游列国。法方初步调查表明,“入侵”法国的马肉首站疑为罗马尼亚的两家屠宰场,紧接着是塞浦路斯一家经销商,随后荷兰另一家经销商接手,把这些“马肉游客”带进法国南部一家肉类加工厂,后者又把它们卖给另一些法国人在卢森堡开设的工厂……最终,这些马肉面目全非,被填入各种冷冻面、肠、饼,贴上欧洲冷冻食品巨头瑞典芬德斯公司及其供应商法国可米吉尔公司的品牌标签,堂而皇之登陆各大超市。
起初,人们以为好歹只是少量马肉被混入牛肉,但近日检测结果显示,部分“牛肉”竟然80%甚至百分之百都是马肉。另据一些媒体报道,冒充牛肉的不仅有马肉,可能还有猪肉甚至驴肉。
丑闻首先和直接的动因,当然是不法商家对利润忘乎所以的贪图。目前在欧洲市场,马肉价格只及牛肉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小学生也算得出指马为牛能创造多大的盈利空间。
但是,欧洲人既然大多不喜欢马肉,自然也没有多少人专为卖肉而养马,这些马肉从何而来呢?
有个尚待证实的原因看似奇特却又合乎情理。英国《独立报》网站10日援引欧洲议会农业委员会副主席、法国政治家若泽·博韦的话报道,数百年来,罗马尼亚人一直使用马车代步。6年前,罗马尼亚颁令禁止马匹上路,但这道禁令去年才得以实施。博韦推测,可能正因这道禁令,罗马尼亚大量马匹被送进了屠宰场。
“躺着中枪”后,欧洲各大超市纷纷追责供应商,供应商追责次级供应商,政治家甚至怀疑存在“国际犯罪阴谋”或有黑社会卷入。层层追究之下,目前的源头调查重点集中到罗马尼亚的两家屠宰场,罗政府已宣布就此展开紧急调查。
但是,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目前大家都在喊委屈,听上去还真各有各的道理。罗马尼亚的责任吗?罗食品工业联合会官员10日强硬表示,法国进口商要么是同伙,要么事后更改了标签,“难以相信一家罗马尼亚屠宰场能够把马肉标注为牛肉出售”。这个理由听上去挺可信:屠宰场出售的可不是肉酱。成块马肉与牛肉的气味、色泽和质感完全不同,专业人士即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难辨识。
那么,监管方的责任吗?欧洲已足有十年没检测过牛肉里面的马肉DNA了。这和过去人们不会检测牛奶里的三聚氢胺是一个道理。本来不该存在的东西,检测它做什么?如果只为提防不法商家见利忘义,那么需要检测的又岂止于马肉DNA?正如法国高官伯努瓦·阿蒙所言,监管机构的单方面努力不可能查出所有问题,质量保障需要供应商和生产商的配合。
目前,尽管马肉来源尚未查清,更加不能确认被屠宰马匹的健康情况,但英法等国政府却都第一时间向公众排除食品安全方面的担忧,强调食用马肉对人体无害。理论上讲,马肉当然可食,欧洲人也并非真以马肉为禁忌。历史上,拿破仑兵败莫斯科城下后,又冻又饿的法国兵士正是靠吃马肉活着回到故乡,并把吃马肉的“习惯”传给后代。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疯牛病肆虐欧洲期间,英法等欧洲多国媒体都曾报道民众改食马肉。2001年春,由于欧洲国家的大量订购,加拿大马肉曾供不应求,价格暴涨。
但是,食品安全的担忧易排除,公众知情权被侵犯、信任受伤害,所导致的隐形损失恐怕短期难以弥补。信任这东西,某种意义上说有点像气球,一旦被戳穿,必然会泄气。
全球化时代,即便一种看似单纯的食品,产业链也可能被拉得很长,跨越诸多国家,经历的环节犹如“黑暗的迷宫”。设身处地,监管方的确难以什么都管住,特别是难以管住商人为追逐利润而忘乎所以的“创意”。
总而言之,没有监管万万不行,光有监管恐怕也不够。产业链各个环节和市场的所有参与方,都需要更严格的自律和他律。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