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GDP之和为何要打九折?
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22日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中国2012年GDP为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这个数字放之全球相当不错,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预计3.2%,其中美国2.3%,欧元区-0.4%,日本2.0%,俄罗斯3.6%,印度4.5%,巴西1.0%,南非2.3%。
同时,人们再次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初步核算数,依然低于31个省市区在地方“两会”上公布的各地GDP之和。根据各地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地方自行统计的GDP总和为57.66万亿,国家统计局核算数相当于给地方统计数打了九折。
自1985年国家和地方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总和一直高于全国总量,2009年地方统计高出全国2.68万亿,2010年高出近3.5万亿,2011年高出4.6万亿元。
对这一问题,2011年初国家统计局的口径是,各地数据存在重复计算问题,比如一家大型公司总部所在地计算各分公司营收之和,分公司所在地又将其营收纳入统计。另外,出口与消费统计数据不易失真,但投资究竟有多少最终转化为实物工作量,要更加仔细。
2012年初,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目前各地GDP汇总之和高出全国核算数约10%,主要是分级核算中重复计算问题以及原始数据存在差异。将来实现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后,国家掌握第一手的企业真实数据,谁算差距都不会太大。
但统计部门也承认,行政干预所带来的地方数据造假也是产生“水分”的原因,如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上报数据要与统计局的数据保持衔接,让统计工作为“政绩”服务。
笔者最近接触到一些企业,有的反映出口退税的“水分”(如不实出口),有的反映收入确认的“水分”(如相关企业对开发票),有的反映纳税中的水分(为完成指标而先征后返),笔者也看到一些地方领导讲话中反复强调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的重要性,压指标压任务。如果都讲真话实话,可以肯定,我们相当一部分部门和企业的增长已是“透支性的增长”。
只能增,不能减;指标越高越好,超额越多越好,预期越乐观越好。这种单向度思维该变变了。如果还靠透支,现在越好看的数字,将来就是越难看的代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