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7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SARS十年祭 文/長平

當時很多人都在想像,假如SARS能夠過去,人類必將反省,中國必將重生。但上述想像並沒有發生,現實甚至往相反的方向狂奔。人類太過健忘,中國人尤其如此。

【封面故事】
SARS十週年:教訓、遺產和危險 文/方駿

十年後回望SARS,看到的是「胡溫新政」曖昧的背影。如果一場新的SARS到來,當年慘痛經歷留下的遺產能否幫助我們沉着應對?民主、公開的善治如何成為可能?

科學防控,進步幾何?——SARS十年後的反思 文/余聲
我們的政府有個習慣,誰的意見和它一致,誰是專家,不一致的聲音就會被埋沒掉了。

陽光曾照進現實:非典型時期的封禁與解禁 文/方駿
或許「非典」這個詞本身就隱含了後來的歷史:對中國官方,堅持用「非典」而非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的「SARS」,也許是要強調疫情的特殊性;而對於中國社會,這場疫情帶來的後續,都是非典型的。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封鎖、謠言和真相的競逐。

沙士十年過去:HONG KONG ARE YOU READY? 文/黃麗萍
十年後,「抗疫的硬件改善了,但如果沙士重臨,在軟件上,未必可以再捱得過」。

香港SARS十週年:康復者慨嘆被政府遺忘 文/陳嘯軒
「陳馮富珍當時說,不用擔心當時在廣東的『傳言』,口徑與當時廣東當局一致。最終導致威院8A病房出現大爆發,這時疫情已一發不可收拾。」

集體意識與專業道德:SARS成就的「香港精神」 文/溫朗鈞
專業精神是香港最為可貴的價值之一,雖然其並不如道德感召那樣觸動人心,卻在面臨危機時更有韌性。

台灣從SARS學到了什麼 文/康依倫
因為並非WHO成員國,台灣的SARS預防被整整拖延了一百天。台灣的防疫合作,也就和兩岸和解緊緊結合在一起。

【中國】
港府「限制嬰幼兒奶粉出境」引發風波:受害者情結借自由貿易還魂 文/楊德恩

港府「限制奶粉出境」的政策遭到大陸網民的強烈批評並引發其「受害人思維」。然而,大陸網民對於「自由貿易」的討論以及對「限帶令」和「監禁兩年」的理解都不夠深入甚至出現偏差。他們應該更多地反思大陸食品安全這個造成中港奶粉矛盾的根本原因。

李克強和他的「團派內閣」 文/黃小仙
十八大一役,團派慘敗。日前,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緊鑼密鼓在北京召開,最惹外界關注的,是以候任總理李克強為首的新一屆國務院的領導班子。內閣中的重要位置由誰來做?團派可否藉此機會東山再起?

【台灣】
國家建構、內部殖民與冷戰:台灣國家暴力的歷史脈絡與轉型正義問題的根源 文/吳叡人

我們必須持續耕耘、深化台灣民主,使普世人權的價值成為台灣政治共同體不可動搖的礎石,使普世人權的觀念成為台灣意識永恆不變的核心。

【國際】
納吉為何拖延國會大選? 文/楊松

納吉拖延選舉以爭取更多選民支持,換來的這段時間,反而爆出不利國陣的醜聞,讓反對派更有機會實現國家史上首次政權輪替。

看不見的糧食問題 文/周澄
新一波糧食問題若真在2013年來襲,東非、海地等發展中區域或國家的國內施政、人民生活,以至公共衞生、健康等都務必遭受嚴重衝擊。

【人物】
「新黑五類」之弱勢群體:被釘子戶的教師賈靈敏 文/余聲 攝影/林沖

「我家被强拆了。當時現場有警察、有區領導、還有各級幹部,到最後竟然沒有人敢說是他們拆的?!」賈靈敏憤怒了:「難道我家是被强盜拆了?是被流氓拆了!?」

【文化·專題】
非典後遺症患者:被遺忘中的絕望? 攝影/楊抒懷

編者按:我們,13億人,曾共同面對非典帶來的恐懼,抗擊超級病毒帶來的死亡威脅。而他們,非典後遺症患者,承受了最終的痛苦,以及此後的折磨,還有絕望。北京登記有非典後遺症患者大概300多人,中重度抑鬱症患者達到39%,80%因病離崗,60%都出現了家庭變故。他們被社會遺忘了十年,依然在生存線上掙扎。他們被社會遺忘了十年。他們仍然在生命線上掙扎。他們是否,還將面對這種遺忘?

【文化·特別報道】
香港獨立音樂自資卡帶紀元:唱自己的歌,製作自己的夢想 文/袁智聰 攝影/鍾卓明

D.I.Y/自己幹,要啟動夢想,你大可自己來,而非依賴財團政府大機構。原來80年代,香港獨立音樂面對主流唱片工業,曾以低成本、有限器材、Lo-Fi美學,帶起卡帶自資出版風潮。這既是本港獨立音樂「史」重要現象,也為今日啟發獨立自主新靈感。

【文化·書架】
鄒崇銘:用社會學改造香港 文/朱曉玢

旺角西洋菜南街上的獨立樓上書店——序言書室,每個月做至少四次讀書分享會,聚集城中學者、文化界人士和讀書愛好者,從書本出發,討論哲學、文學、歷史、全球經濟甚至民主政治的議題。2012年末,鄒崇銘在這裏開了四場讀書會。

【文化·廣場】

編者按:十年之前。十年之後。我們的「毒」去了哪裡?

毒 文/王小山
2003年那會,忽然發生了很奇怪的事,一下午打20個電話約人出來喝酒,居然只有一個叫老榕的慨然赴約,其他人會以種種理由推脫,但沒一個說是因為SARS。

十年前一場城戰,及當下 文/潘國靈
「歷史證明瘟疫在人最不意料的時候會重新反撲。」《瘟疫》如是說。

當病毒(或慾望)來襲 文/郝譽翔
我不禁要猜想,那場疫病或許始終沒有離去,它只是變換了另外一種形狀,無時無刻不在吞噬我們的心。

【文化·現場】
西九戲棚散場後:往昔文化空間可否重現? 文/周澄

新春大戲在西九大戲棚落幕,我們正好在這喧囂過後,繼續關於公共文化空間、社區參與、傳統之活化、戶外活動實驗等等的反思。

【文化·詩歌】
瞄準 詩/京不特

國人長期生活在「製造敵人的文化」中,一代又一代成為極權主義的受害者,而這樣的歷史尚未成為陳蹟。這首詩是對此罪惡「文化」的揭露與批判,但妙就妙在它揭示了時代語境中的每一位「受害者」同時更內在地也是一位「施害者」,所構成的鏡像關係,在清算和終結「製造敵人的文化」時,值得觀照與反思。(主持/孟浪)

【專欄】
大部制改革評議 文/趙楚

導致合法性、正當性與政策效率喪失的不是疊床架屋的機構設置,而是專政權力本身的自我毀滅性質,及其化公權為私利的本質特徵。沒有憲政轉型,也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行政改革。

將衝突從街道引向大會堂 文/張倫
一黨、一人或數人的决斷代替一切,造成階層間,社會與國家間的各種矛盾無法得到制度性的表達。一股暴戾之氣在醞釀,一種激烈衝突的能量在積蓄。繼續抱着那種不照抄西方政治制度的老調拒絕實現一種真正的代議制,那等待我們的就只會是必將出現於街道上的衝突。

大衛的抗爭 文/夏明
只要每個公民有捍衛自己權利和尊嚴的勇氣,有同情他人和助弱抗暴的擔當,有祛除「狗心」和同心協力的團結精神,有擔當領袖的遠見或追隨領袖集團的放下,社會運動就能把專制政權拉垮。

比「壞種」更壞的是偽善 文/徐賁
民眾有理由對那些道貌岸然的歌功頌德、大話吹噓和道德說教感到憤怒,也有理由厭惡和嘲笑令他們苦澀、壓抑、弱智和渺小的僞善,不只是李家的僞善,還是一種更大的、以李家為象徵的僞善。

低俗作為抵抗 文/鄧小樺
看到藝評獎的結果,筆者心裏第一時間浮起四個字:「香港無人」,又想學《一代宗師》裏說「宮家還有人!」

青年「造反」有理 文/管中祥
這幾年台港兩地的社運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加入,不只是80後,更多90後的年輕朋友成為社運的主體,也為兩地日益腦殘的政府帶來許多壓力。

革命的不速之客 文/寧二
在今天這樣的時代,擁有部分黑人血統但自稱阿拉伯人的阿齊茲,仍會頻繁用到「同志」、「鬥士」等色彩鮮明的詞,但伊斯蘭主義者幾乎成了摩洛哥「2·20」運動的最大贏家。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