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收听节目 下载声音

中国的一项的有关医患关系的调查报告显示,仅有10%的患者信任医生。有两会代表认为,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医院追求经济效益是导致医患矛盾加剧的原因。

《广州日报》3月18日报道,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于金明在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的讨论会上,出示了一项有关华东地区30家医院医患关系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仅有10%的患者信任医生。引起不少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报道说,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并且过于集中,医院任务随之加重,使许多医生身心疲惫,对患者的提问和疑虑难免敷衍。而医患矛盾最直接的原因恰是沟通不够。统计显示,70%以上的医疗纠纷由此引起。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认为,医护人员态度差,归根结底是医学人文关怀的缺失。另一位代表陈竺则指出,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则是体制问题。一定要改掉以药补医的弊端.如果医院、医生依靠从最弱势的群体身上赚钱,医患关系能好吗?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以病人为中心是医卫行业的工作准则,如果争取利益最大化,这个行业就会走上邪路。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专家胡宗义,就中国这些年来日趋恶化的医患矛盾表示,中国目前整个社会风气败坏,连很多医生和护士都卷入了想方设法挣钱的洪流中去,深受其害的老百姓当然无法信任这些医疗人士:

“这跟社会的整个大环境有关。整体的道德下滑,造成大家谁都不相信谁,而且大家整个都向“钱”看。医生当然也想给人治好病,因为毕竟解决了人家的问题,治好了病,他们也有成就感。但医生看到整个社会都在挣钱,医生也想别的办法,那就红包啊、回扣啊等各种各样的办法都出来了。有些付得起的人他付了就付了,也无所谓。但是那些弱势群体,他没有办法付,但找好医生他又不得不付很多钱,他就心理不平衡了。那这矛盾就来了。”
官方新华网最近的一则报道说,目前在中国,许多医生抱怨,他们的子女表示,哪怕工资再高也不愿做医生。全国人大代表、眼科医生李甦雁表示,他的女儿不仅自己不愿当医生,甚至也不愿嫁给医生。全国人大代表、肺移植专家陈静瑜感叹,医护行业本是受人尊重的行业,但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不断增多,并经常出现暴力事件,使医疗行业的吸引力大为降低,甚至被一些人看做危险的职业。再加上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这样下去,将来医护行业怎么吸引优秀人才?

报道还说,对此,江苏省卫生厅厅长王咏红认为,中国的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矛盾日趋增长,与当前医疗资源稀缺有关,目前政府和社会所能提供的卫生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解决医患矛盾,一方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尽快修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

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的亚太事务负责人廖然则指出,中国政府多年前把医疗服务划为盈利行业,中国医疗界的腐败也日趋严重,导致患者花钱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医疗服务:

“我有几个医生朋友确实说,他们的子女都觉得他们的名声非常不好。他们说,一天累的要死,连正常生活都没有,经常干到晚上9点、10点才回家,一天做十几个手术,累得半死,为什么连子女都瞧不起自己?在中国看病难,而且这个国家人口确实太多。你到每一个医院去,大家都想看名医,但名医挂号都是有限的。在这种资源奇缺的情况下,为了得到名义的关照,你得额外的送钱。此外,中国现在的制度下,也没有区别的机制:医术高明和不高明,收入都没有区别。此外,对从事道德败坏、缺乏医德行为的那些医生,也没有制约的机制。这样大家就失去了对医生的信任。

中新网报道说,近年来,中国大陆屡禁不止的医疗领域丑闻事件,让饱受看病难、看病贵的患者群体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一些患者甚至采取违法手段向医方宣泄、报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医疗市场一味追求“经济医疗”,从而使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变得非常沉重。医疗行业的垄断性以及一些医生职业素养的下降,共同把医疗费用抬高,导致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陈海啸还指出,在中国,80%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中,但有80%人口的农村却缺医少药。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