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
【出版人的話】
又一次告別/ 陳平
【封面故事】
「愛國」不用口號:90後擔起大旗 文/陳嘯軒 攝影/鍾卓明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說:「如果我是支聯會主席,我不會用『愛國愛民香港精神』這個口號。我覺得是否『愛國』,不需要透過口號來表達。我相信每人去悼念,希望中央政府還死難者公道,有不同的理由,而不是限於對國家的認同。」
不能讓記憶沉睡:香港文化界八九六四記憶檔案 文/盧燕珊
六四24週年祭前夕,香港部分本土派人士發起不去維園行動。多年來一直以各種行動抵抗六四「記憶」消失的文化界,會如何看待呢?
「六四」活碑——蔡淑芳:香港學生接下六四火炬 文/黃麗萍
有人問為何執著過去,何不向前行?他們不理解,親歷過這場血腥屠城的人,根本沒有放下的選擇。六四發生時在京採訪的蔡淑芳,在天安門寫下遺書時立下誓言,如果沒有死在廣場,她就站出來做歷史的見證,從此,她守着了這段歷史24年。
我的人生軌跡因六四改變 文/柏因
作者擁有「根紅苗正」的出身和絢爛的童年,卻被母親的信仰和藏書,及父親的「敵台」在心靈中撒播下追求自由的種子。六四學運後,作者選擇出走海外,開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
【新聞·香港】
梁振英離下台還遠嗎? 文 / 黎則奮
梁振英頭馬張震遠遭警方調查,事件可能會拖累梁振英提早下台。
【新聞·國際】
英國脫歐勢在必行? 文/陳偉信
英揆卡梅倫提出若能連任,將舉行脫歐/留歐公投的承諾,引起國內外認定英國脫歐勢在必行。然而,卡梅倫本身卻非支持脫離歐盟的「疑歐派」,其對歐立場,實際上取決於兩個「國家利益」。
【新聞·中國】
格萊珉模式及其中國經驗:專訪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 文/劉冉
在中國,一切都是政府、政府、政府。而我們必須鼓勵民間資本的發展,鼓勵它們參與更多不同的事情,小額信貸就是其中一種。鼓勵私有領域做社會企業,並不會對國家造成什麼傷害。
【新聞·台灣】
非典型的外省第二代:我的父母是政治犯 文/康依倫
62年前,台東綠島監獄收押第一批「白色恐怖」下的政治犯;這批犯人,部分在服刑期間被槍決,僥倖獲釋的至今或已逝世,或年事已高。作為他們的下一代,如何重拾這段歷史?
【特別報道】
「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危害 文/吐爾文江·吐爾遜
近年來,有人提出「第二代民族政策」,即淡化族群意識,推進中華民族一體化。」此理論的危害極大,因為民族交融是長期自然的過程,任何試圖強制行為都會製造出更大的民族間的鴻溝。
族群衝突中的國家與社會 文/拉米
自80年代中後期開始,中國社會就漸漸被一種對於族群關係的緊張感覆蓋。中央政府缺乏價值與道義感召力。族群民族主義勢力也無法贏得中國社會內部本群體的有力支持。雙方都不具備壓倒性優勢使對方屈服,因而族群衝突陷入一種持續緊張的困境。
【人物】
賴清德:民進黨下一張王牌? 採訪/林怡廷、康依倫 文/攝影 林怡廷
台灣人早已不用台南市長來看待賴清德。副總統、總統、民進黨主席是人們對他的想像,中共高層也在密切關注他。但一隻尚未歷經真正考驗的政治「孤鳥」,是否真能成為民進黨下一張王牌?
【文化·別處】
漫遊在呼倫貝爾:雙重邊境上,幻境與贗城 文、攝影/王煒
滿洲里、海拉爾、新巴爾虎右旗……今日的呼倫貝爾草原,早已風沙漸盛。中俄、中蒙雙重邊境的身分、毛式空間改換思維、地方官僚與商人的合作、現代化開發、傳統民族於當今世界面臨的蛻變與調整,所有這些,持續改造着這裏的水草、人與城市。
【文化·閱讀】
中國媒體人的斯德哥爾摩情結:看央視如何與威權「共舞」 文/程映虹
2008年中央電視台在對汶川地震做現場報道時,收視率突破10億人次,正好是20億隻眼睛。在這個中國最大的官媒內部,部分新聞從業者認為,職業理想和體制的碰撞,是一種「中國模式」。
【文化·書評】
人類如何走出自我中心 文/洪磬
人怎樣理解原子世界和廣袤的星系?作者Blatner是讀者知覺範圍之外的導遊,他從日常經驗中衍生想像,探索宇宙秘密。作為一本科學書,它的價值還在於從科學現實中反思人類的自我中心。
【文化·現場】
怎樣告別福音戰士? 文/湯禎兆
「新世紀福音戰士」作為一齣具備劃時代意義的動畫經典,予以觀眾「第一次衝擊」的震撼太大,受眾對重構也是循自己心目中的原型來期盼。庵野秀明的新劇場版策略是不斷以今日的我推倒昨日之我,於是每一次的「衝擊」,儼然便出現正反式的自我拆解。
【文化·廣場】
牠
編者按: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的,有皮草,也有流感。愛與傷害從來就是雙向共存。如果生命是平等的,憐憫與嬌寵又從何談起。
牠 文/張亦霆
牠一路跟隨三藏法師到了西天。
日常裏 文/張婉雯
或許真是太匆忙的緣故,經過芬妮的座位時,她不小心踩死了一隻螞蟻。
閃亮可可 文/隱匿
可可是隻母貓,在我餵食的流浪貓裏面,她是最聰明的,長相又美。
【專欄】
中國政治的「亞文革」狀態 文/程映虹
今天的中國也還沒有新聞自由,但又有文革中達到頂點的黨報黨刊的話語霸權。二者相結合的結果,就是離奇古怪的「新四論」引起的恐慌和緊張。但回過頭來看一下,文革不是一直以這樣那樣的亞形式存在於中國政治中嗎?
不說真話,發誓無用 文/徐賁
《黨員相信黨性如同基督徒相信「上帝」》根本不單單是要像『向上帝發誓』那樣地向黨性發誓,而是要把黨放置到與上帝一樣至高無上的地位,將黨神聖化,將專制的黨權神聖化,合理化。
認同,反思,多元共存 文/姚新勇
在我們以民族團結、自由平等、多元文化保護等理念為理由,伸張國家或族群的權力時,是否恰恰可能包含着背離團結平等、多元共榮理念的問題;是否甚至潛意識地想以直接或間接的暴力手段,將其他族群同化、驅逐或抹去?
央視入台就能糾正國際觀? 文/宮鈴
其實媒體與台灣製造的商品是一樣的——想要更好,就要擴大市場——何況中共當局始終强調旗下媒體皆為喉舌?台灣欠缺的不是更多媒體,有識之士萬不可搞錯問題的根本之所在。
反恐與民主 文/寧二
就像六四之於中國,卡薩爆炸案令摩洛哥當代史一分為二,一直睥睨阿拉伯世界的摩洛哥,自此從自豪於兼容並蓄文化特點的安全國家一步踏進反恐牢籠。
【編輯部的話】
在現實中創造理想,把握自己的命運——致即將分手的青年同事 文/羅小朋
仍愛時間 文/長平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