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荣
细节勾勒的历史启示》


 

香港《文汇报》记者 徐全
20131223日报道




 


 


作为一名来自内地、居港工作的民间知识分子,冯学荣对中日战争的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香港中华书局以及内地的金城出版社,均出版了他的新作《从甲午到七七》(内地书名《日本为什么侵华》),讲述中日之间不断交恶的历程及细节。在他看来,没有抽象的历史,细节就是历史的全部。■文、图:香港文汇报记者
徐全


 


《从甲午到七七》,以第一手资料覆盖了整个近现代中日战争史。冯学荣说,只有彻底了解中日两国战争的来龙去脉,才能从细节中提炼出两国能够共同分享的经验、教训,为千秋和平、世代友好打下根基。在他看来,回溯硝烟与血腥,是对所有人的警醒和启示。


探究中日战史,需深究细节


冯学荣深知中日交恶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对国人心理形成的影响。以九一八事变为例,他认为不少国人只是执着于真实性大大存疑的《田中奏摺》来谴责日本,但缺乏实质意义的考究。冯学荣说,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是军事强国,却不是富国。明治日本,其国民的税负极重。政府的财政收入,除教育外,不少用于国防;且彼时日本人口剧增,故而开拓国防线之外的利益线,是日本自认为求得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


冯学荣以学者式的态度,研究了自从晚清以来的满蒙悬案问题、商租权问题等中日交涉症结对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他认为,至少从九一八事变来看,包括商租权问题在内的经济利益是根本动因。可在当时,经济问题没用经济手段解决。而我国当前的历史认知格局是:人人知道九一八,但大众对商租权、满蒙悬案等经济利益问题却闻所未闻。他说,只有明白冲突根源,才能避免未来的冲突;经济问题宜经济手段解决,而不应政治化。


他指出,不少中国人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往往缺乏细节化体验。历史是立体化的产物,也是一环扣一环的有机体。然而,部分国人对中日战史甚至整个近现代两国交流史的过程,一般只停留在几个较大的历史事件上。正是这种对细节的轻慢,导致一些国人看待日本、中日关系,只满足于道德高地的谴责,却没有实施内涵的论述,更缺乏对历史教训的汲取、借鉴与反思。


近代日本有一种独特现象–文武分立。1890年实施的《日本帝国宪法》赋予天皇军队统帅权。负责军事指挥的海军军令部和陆军参谋本部是独立于内阁的机关。而内阁的陆海军大臣,被明确规定为「现役军人担任」。此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除了在大正天皇时代短暂废除之外,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因此,文官内阁无法有效压制军人。


文武分立,是日本陆军元老山县有朋的构想。他原本想透过政府军队二元化,让军人不参政。结果反而种下军人干政的恶果。早期的日本政府以军事预算等手段限制军人;天皇颁布的《军人敕谕》也明定军人不得议论国政;且彼时尚有明治维新的元老在,无人造次。但昭和时期,军人野心膨胀,一发不可收拾。


日本军人的干政野心,伴随日本的民权衰退、政治腐败、经济萧条、百姓生活困苦而膨胀。青年军人以「爱国」、「讨奸」、「除国贼」为口号,蛊惑民众,将军人打扮成救国天使。军部高层则动辄以「不推荐陆海军大臣」或辞职为手段挟持文官内阁。此情势下,日本军人屡屡冒险。九一八事变就是「军人不服从文官政府」的典型事例。冯学荣指出,九一八之后,日本对华友好并与孙中山有革命友谊的犬养毅出任首相。犬养毅明确不承认「伪满洲国」,并派出曾参加辛亥武昌起义的菅野长知来华进行秘密交涉,在已经取得突破进展的情形下,和谈被日本军部破坏。犬养毅本人更是死于军事政变。


后来的淞沪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部屡屡脱离政府管制,肆意妄为、扩大战争,给两国带来深重的灾难。而在日本国内,军人以「爱国」为名,以下克上,发动政变;杀戮内阁大臣;在国会压制议员的反战演说;钳制学术自由与新闻自由;建构以军部为核心的举国战时体制。冯学荣说,日本的文武分立导致外交两线化–当时的中国政府不知道究竟文武分立,误国害民是该和日本政府打交道、还是该和日本军人打交道。可见,日本民权政治的消亡,差不多也是中日战端的肇始。


军人必须置于文官政府辖制之下,服从国家利益,不得干政–这是人类社会值得汲取的教训。


以史为镜,守护和平


透过《从甲午到七七》,以及冯学荣在接受访问时提到的细节,能够看出:中日从近代开始交恶,演变为后来的全面战争;从清日战争延伸为对日抗战,一次次的冲突、事变、摩擦甚至杀戮,都源自于经济利益和资源争夺。即以战争手段去开拓和巩固生存发展空间。不仅是中日,欧洲法、德、英等国数度争战,亦是源自经济利益。


在狭隘民族主义之下,争夺生存资源是零和游戏;而零和游戏则往往导致战争。根除战争的关键在于如何将「零和游戏」转变为「双赢游戏」。


冯学荣认为,时间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以战争作为争夺市场、资源、经济利益手段的方式,已经显得过时不堪。即便是中日两国当前处在岛屿和海洋资源争端中,和平以及维护区域的稳定,都应该是至高的原则与目标。因为,战争是对每一个国家的国民百姓利益的重大侵害。


《从甲午到七七》,冯学荣的民间书写仍然在继续。对细节的执着,为的是中日永恒的友爱与和平。的确,我们看到如今的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已经使得发生二战那种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今日的中日韩三国,已共处于一个大市场中;文化与地理上的接近构成共同贸易的基础;也形成坚守和平主义与友好原则的重大前提。一件产品,很可能是首尔研发、东京制造、上海组装、北京销售;而购买使用者却完全可能从中国的边塞西域、跨域韩国汉拿山、再扩展至北海道。在这样的一体化格局下,若相互敌视、硝烟再起,对千万国民的生活必将生成巨大的冲击。


 


(完)


 


 


冯学荣著《
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当当网销售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389453.html


 


 

《文汇报》报道图文链接:http://trans.wenweipo.com/gb/paper.wenweipo.com/2013/12/23/BK1312230001.htm


 

《文汇报》报道PDF链接:http://trans.wenweipo.com/gb/pdf.wenweipo.com/2013/12/23/b08-1223.pdf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