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荣 *微访谈* 问答实录(一)
新浪微博
2014年1月23日
@山居秋不暝 问:冯老师,1、你对历史教材里没写日本侵华真相这件事怎么看?2、你所说的真相史料从哪里来的?3、如何看待仇日心态?
@冯学荣读史
答:我觉得中小学历史教材篇幅有限,而且中小学生心智成熟度有限,因此,教材叙述应以简要为主,对此,我的异议不算太大,只是我觉得读者成年之后,则应该多读书,多开拓自己的眼界。我的小书《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显然不是写给中小学生读的,而是写给精英读的。拙作的史料主要来源于中、日双方历史当事人的档案、日记、回忆录、电报、证言、供述等第一手资料,这些都摘自于中国内地的合法出版物,没什么见不得光的。关于仇日心态,我觉得这个东西的根本原因在于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暴行规模较大,其次的原因是中国各种媒体的渲染和放大。
@趣味书生
问:冯先生,历史教材说蒋介石、张学良对日不抵抗,您说蒋、张对日处置不当,损害了甲午之后日本在华殖民利益,这两个说法似乎是矛盾的,您能给解释一下吗?
@冯学荣读史
答:并不矛盾。一般史书说蒋介石、张学良不抗日,指的是他们两人1931-1937年这段时间的总体表现。而我说蒋介石、张学良自从上台之后,对日处置过于激进,侵犯了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在东北旅顺、大连、南满铁道的殖民利益,指的是蒋、张在1926-1931年之间的总体表现。蒋、张在这两段不同的时间段里面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执子之爪–不弃不离 问:日本人1937年占领了包头,包头有到西安的秦直道路过延安,从九原郡到延安800公里左右,夏天还有黄河天险,冬天黄河冰冻可以开坦克,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日本人不从包头出发去打延安抗日根据地呢?
@冯学荣读史
答:中日大战爆发之后,日本的主要目的在于集中兵力、“对支一击”,主要是“以战逼和”,想通过猛烈一击、摧毁蒋介石的主力,逼迫国民政府和谈,因此,日军在1937年,不会过多将兵力投向延安。这是合理的。
@眯眼儿的豪猪 问:中国日渐高涨的民族主义,日本不容挑战的满蒙利益,以及其二元的内阁–军部体制,这是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当抗日成为中国的政治正确,保卫国家利益成为日本的政治正确,您认为中日战争是可以通过外交谈判、政治手段避免的吗?如何避免?
@冯学荣读史
答:因为存在利益冲突,所以就“必有一战”?这种说法,既经不起推敲,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日本在19世纪被英美俄等帝国主义国家强加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与后来的中国情形十分相似,但是日本就是通过建设国力、谈判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权的。北洋政府也通过和平谈判,收回过不少的主权,这也是铁的事实。因此如果要问:中日战争可以通过外交谈判、政治手段避免吗?答案是:不知道。因为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是,如果说“一定不能”、“必有一战”,恐怕也有欠科学。在我的眼中,一切不能证明的东西,都不能相信。
@羊哦捏我
问:请问冯老师是如何在工作和写作之间取得平衡的?时间够用吗?
@冯学荣读史
答:这个问题问得好。虽说“时间如挤海绵”,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工作的八小时、投入工作。下班之后,我基本上就是两件事:读书、写作。社交活动基本上断绝了。并非因为我孤僻,而是因为我深深懂得:必须要有所取舍,才能有所成就。否则一辈子将会碌碌无为。
@屮中艸国芔梦茻问:张学良最终对西安事变的态度是什么?
@冯学荣读史
答:据港台地区公开的出版物中记录的张学良晚年言行,张学良晚年对年轻时发动西安事变,是后悔的。
@羊哦捏我
问:我很想了解日军高级军官是否在某些回忆录中提及晋察冀地区八路军的作战?
@冯学荣读史
答:对的,冈村宁次对抗八路军,留下了许多的文字记录。冈村宁次在此间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并于投降之后,主要是因为这个,成为了蒋介石眼中的“有用之人”、得以免死。
@趣味书生
问:有人说,日本甲午战争之后的主流,还是要侵华,只不过是在国内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或者说是在国内有一个各种势力博弈的过程。您怎么看?
@冯学荣读史
答:更为准确地说,不是“侵华”,而是“侵满蒙”。而即便是“侵满蒙”,在甲午之后也仅仅是部分人的思想,并没有形成成文的政府国策。日本在当年的国策集中在两条:1、经济。2、国防。从经济上,日本希望和当年其他的帝国主义一样,扩张殖民利益。从国防上,日本由于拥有海外殖民地,它将自己的“国防线”划到自己的国土之外。日本的扩张政策的首要受害者,是琉球和朝鲜,其次才是中国,不因为别的,因为日本只能往西边(大陆)扩张,因为它东边是茫茫太平洋。琉球、朝鲜、中国离日本最近,所以是首当其冲。但是,至今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日本在假设旅顺、大连、南满铁道殖民利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仍然有一个吞并全中国的计划。我们凡事都要讲证据,不能单凭猜测。
@归尘之旅问:冯先生会出北洋政府时期的书么?目前神话民国,吐槽旧社会多少黑暗的太多,就目前为止没有看到过比较客观的书。一直比较好奇,若北洋政府的一帮老油条治国,会怎么样?
@冯学荣读史
答:我的《从共和到内战:民国初生十七年》已经签约香港中华书局,估计将于六月份前后上市,但是内地尚未找到合适的出版单位。北洋政府老油条治国的表现,在1912-1928年期间,总体是相对较好的,当然也谈不上完美。北洋老油条和革命党人一样,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趣味书生
问:冯先生,有朋友看了你的书,提出疑问,说经济角度、挖掘细节,是你的长处,但似乎过分强调了经济因素,忽视了其他因素,甚至忽略了对自己不利的史料。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反映?
@冯学荣读史
答:如果就我的书稿《隐动力》而言,我指出:金钱(经济)是历史的隐动力,其实后面还应该有一个“之一”。我并没有说“金钱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历史显然是“合力”的结果。打个比方吧,我看中一本书,内容很喜欢,也很喜欢作者,但是我一看价格:98元,我也许就不买了。在这个事例中:内容、作者、价钱,都是合力,但是最终是“钱”的影响较大。但也不能说“钱”就是唯一的决策参考,假如内容再好一点、作者再牛一点,也许98元我也买了。另,关于“忽略不利史料”这一点,我举个例子:在《日本为什么侵华》一书中,我没有探讨蔡智堪“摹写”《田中奏折》一事,并非因为它对我不利,而是因为此事太荒唐,不值一提。蔡智堪是懂日语的,他根本犯不着“摹写”。这个涉及太多细节,有机会再详谈。
@青云之张灯结彩
问:不知道老师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热播的种种抗日神剧?例如徒手撕扯鬼子、小孩用弹弓击毙日军。透过这些抗日神剧,您能够看出目前国人普遍有着一种怎样的心态?谢谢。
@冯学荣读史
答:这种神剧,浅看是侮辱鬼子,但深思之下,则是侮辱中国人。既然日本鬼子真的那样不堪、那样无能,咱四亿五千万人怎么就打了八年?这不是自打嘴巴吗?只要政治正确,就可以歪曲事实?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成熟的民族所应有的心态。
@闪电河
问:
这本书的现实意义?
@冯学荣读史
答:探寻历史事实,并不一定有现实意义的。例如许多人花很多时间研究光绪的死因,有现实意义吗?似乎没有,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拙作《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起源于我对探寻历史真相的爱好,写它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地想它的现实意义。如果讲现实意义,我想《如何当一个成功人士》、《你也可以赚很多钱》之类的励志书,可能会更大一些。我写的近代史,如果要说有意义的话,那就是提倡讲真话、总结历史、萃取经验教训、对未来的行动提供借鉴……..恐怕也就这些了。坦白讲,读历史,没什么出息。同理,写历史,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出息。
@青云之张灯结彩问:老师您好!据我所知,日军细菌战部队除了731部队,还有长春的第100牲畜及农作物细菌战部队、驻扎北京的华北第1855细菌战部队、驻扎南京的华中1644细菌战部队和驻扎广州的华南第8604细菌战部队。还有没有其他的部队啊?
@冯学荣读史
答:这个问得水平很高。我不是战史专家。关于日本细菌部队的编制,这个要专家解答的。从现在看来,您懂得比我多。谢谢指导。但是,我所知道的是:日本研究细菌武器,和美国研发原子弹是同理的:都想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俗话说的“大杀器”是也。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大幅提升战斗力。
@ROONEYLUM问:你对朝战、中越战争,分别怎么看?
@冯学荣读史
答:恕我直言。假如“日本侵华”成立,那么“我们侵朝”、“我们侵越”,一样是成立的,都是打进别人的国土、杀别人家的人。但是解放军的军纪,的确比侵华日军要好。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话题不宜细谈。谢谢理解。
@我的大骨头问:大东亚共荣圈到底啥意思
。内容是啥?
@冯学荣读史
答:“大东亚共荣圈”是中日战争大规模爆发之后,日本政府才正式提出的新战略构思,这个构思就是要建立一个以日本为盟主的东亚共同体的雏形,其口号很美,但究其本质和核心,是日本的国家利益。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是大战爆发之后、事态发展的产物,是一个由中日战争“派生”出来的事物。
@gqingxi
问:十四年抗战中,中共究竟消灭了多少日本人?抗战胜利后又究竟收编了多少日本人用来打中国人?
@冯学荣读史
答:八路军杀的鬼子人数,是没有准确数字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数量不大。我举《谢觉哉日记》这本史料为证:八路军在战斗伤亡方面,有数字造假的行为。因此,没有准确的数字。而至于战后收编日军,则主要是第四野战军,以日军中的技术人员为主,例如护士、军医等等,具体数字也不详,建议请教军史专家,当然,若阁下有高见,也请指导在下。
@明论-in- 问:冯能回答这个问题:为日军辩护已经非常大胆了,有没有兴趣再出一些《西方人为什么贩卖黑奴》和《为什么要屠杀印第安人》之类的世界史的书呢?
@冯学荣读史
答:恕我直言。研究美国史,成本太高,收益太低。恕我没有兴趣。这是实话。多谢包涵。
@AS20142014
问:关注冯生很久了,发觉冯生看问题都是以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冯生能否简单教教如何做到。
@冯学荣读史
答:人类社会绝大多数的问题,本质上就是经济问题。这个也无所谓做不做得到,人老了,自然就懂了,所谓“四十不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changbaohang
问: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那毕竟是他自己的地盘。
@冯学荣读史
答:张学良在九一八不抵抗,主要是以下的原因:1、蒋介石事前有电报,叫东北军隐忍。2、九一八之前,是中日关系事故多发期,此前已经频繁发生外交纠纷,例如“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临江设领”事件等等,张学良没有认识到九一八这次不同。3、张学良认为不是仅仅和关东军打的问题,关东军的背后靠山是日本帝国,是和整个日本帝国的军队打,张学良当时是这样想的。4、关东军并非无端惹事的,九一八之前一连数年,中日之间,的确存在着“满蒙悬案”的外交纠纷,这个,张学良心里是很清楚的。5、当年有“国联”,蒋介石、张学良都希望能通过“国联”调停。也许还有别的原因,时间关系,未必能列举齐全。
@李光勋问:日军的战斗素养和战斗力到底如何?跟国军、美军、德军对比起来呢?
@冯学荣读史
答:日军的单兵素质,远在中国军队之上。至于与美军、德军比较,则非我所知悉,建议请教军史专家。
@宇枫sai
问: 甲午战争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冯学荣读史
答:甲午战争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清军(无论海陆军)的综合战斗力,远远不敌日军。而至于清军战斗力弱的背后的根本问题,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涉及到当时的政治体制、国家综合实力、国民素质……等一系列问题。
@哈喽云淡
问:据说日本侵华实际在当时是支持率很高的,日本历史的遗传是向大陆扩张看做日本强国发展的唯一方向?
@冯学荣读史
答:更准确地说:在“淞沪战役”爆发之后,日本国民对战争的支持率是很高的。至于“历史遗传”这种词语,我不认为它是一个科学的词汇,所以恕我不能使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后进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不但是日本当年的国策,也是英法美俄意等一些列帝国主义国家曾经的国策,只不过日本是后进生,所以更急更狠一些。但是,“扩张”是个值得注意的词,扩张有许多方式,扩张并不等于吞并。这个很考验一个读者的母语素质。
@榛字怎么读 问:想客观的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前因后果,以及遇难同胞实际人数。
@冯学荣读史
答:南京大屠杀的前因,有许多个,尝试列举如下:1、日军此前没有准备攻打南京,因此没有准备充足的粮草,所以要在南京“就地征收”(抢),在向民间“征收”(抢)的过程中,难免与民女接触,于是爆发了群体强奸事件。2、也是因为前面提到的粮草准备不足的原因,日军在处理国军战俘问题上,决定采用成本最低的处置办法:杀。3、包括通州事件在内的此前中方的作为,对日军中下层心理影响不小。4、日本媒体没有将真相告知中下层日本人(包括日本兵),例如“柳条湖事件”,中下层日本人直至东京审判,才得知真相。5、淞沪战役的确是国军动手在先,日军报复心理很重。6、日军从上海一路打来,打得很苦,怨气很大,发泄怨气。应该还有其他原因,由于时间关系,恕不能列举完毕,请谅。
鞍山诗人
问:问个从悠远历史波及现实的问题吧:如果没有从隋唐开始日本遣唐使以及大批中国人去往日本的话,那么之后日本在选择开不开战等问题上的考虑是不是会有所不同?就是处于卑微地位在获得机会时候的报复心态会不会有所减弱?
@冯学荣读史
答:我觉得唐朝遥远的事情,对1930年代的中日外交,没有多大的影响。实话实说,请包涵。
@李轶武问:我想问共军部队在抗日战争期间杀敌数量是多少?国军又是多少?谢谢。
@冯学荣读史
答:多谢李老师的问题。我读了相当多的史料,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同时也是被我们国民广泛忽略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军队谎报杀敌数目的问题。这个问题,普遍存在,无论在国军、八路军当中,都存在。因为如此,中国军队杀死日本兵的数量,恕我直言,一定是不准确的,无论海峡那边,还是海峡这边,数字都是有水分的。但是,国军作为抗战主力,杀敌数量一定远远、远远、远远超过八路军,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日本方面记录,被中国军队击毙的人数,在三十万以上,但是在这三十万当中,有多少是国军杀的、有多少是八路军杀的,又没有统计。我的书只写到1937年,关于1945年之前的事情,建议请教军史专家。
@来特先生
问:请问九一八事件前张学良认为关东军不敢开战,是否是出于军力对比悬殊?开战后就算关东军收买了东北军将领,但关东军只有1万多,东北军30万人,张为什么就没有组织反击呢?
@冯学荣读史
答:蒋介石事前有电报,叫东北军隐忍。九一八之前,是中日关系事故多发期,此前已经频繁发生外交纠纷,例如“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临江设领”事件等等,张学良没有认识到九一八这次不同。张学良认为不是仅仅和关东军打的问题,关东军的背后靠山是日本帝国,是和整个日本帝国的军队打,张学良当时是这样想的。关东军并非无端惹事的,九一八之前一连数年,中日之间,的确存在着“满蒙悬案”的外交纠纷,这个,张学良心里是很清楚的。当年有“国联”,蒋介石、张学良都希望能通过“国联”调停。也许还有别的原因,时间关系,未必能列举齐全。
@西风独自凉的围脖
问:汉族应该为大和痛击满清的甲午战争欢呼,战争结果让汉族意识到满清的虚弱,成为留日、政改、辛亥革命的前奏。您怎么看?
@冯学荣读史
答:日军在甲午战争当中,打出“驱除鞑虏”的口号,只是为了争取战地的民心、以减少抵抗,日本打甲午战争,显然不是为了“拯救汉族”,而是为了争夺朝鲜的控制权。再举个例子,日本后来的“大东亚共荣圈”口号同理,是为了争取东南亚战地的民心、减少当地的抵抗,而真正的战争目的,则是为了打破英美的经济制裁和石油禁运。我不主张妖魔化日本人,但我也不主张美化日本人。日本人是正常人、自私的人。
@青云之张灯结彩问:目前史学界针对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大体有三种:1九一八事变2卢沟桥事变3珍珠港事件,不知老师您是支持哪种观点?
@冯学荣读史
答:我觉得应该从 1937年算起。因为1931-1937年期间中日有大量的交往,倘若抗战从1931年算起,则有许多许多人可以被追究为汉奸。
《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当当网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389453.html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