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偉
教育局網站早前刊登了一篇專欄文章,當中提到廣東話屬「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文章言者無心,但卻聽者有意,引發網絡上的熱烈爭議,有所謂「本土派」人士批評這是政府有「陰謀地矮化廣東話」、有激進派政客上綱上線地指這是要令香港「大陸化」,有網民更發起一人一信向教育局施壓。日前局方在網站上發文澄清,指中文和英文是香港的法定語文,廣東話則是大部分本地人口的母語和中文口語,並就有關「廣東話」的註釋出現含糊、不精準的地方所引起的誤會表示歉意。教育局的道歉令爭議暫告一段落,但事件所反映出來的一些扭曲心理,更值得社會正視。
教育局文章指廣東話是一種方言非法定語言,這種說法並沒有錯。香港的法定語言從來都只是「中文」和「英文」,而廣東話屬於漢語中的一種地區語言,就像客家話、吳語、徽語、四川話一樣,都是由同一古代語言演化出來的方言,是廣義中文的一部分。既然廣東話是方言的一種,自然不能當成是法定語文,這是事實的陳述,當中並不存在所謂矮化的問題。現時中國通行的法定語言是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為了對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表示尊重,避免之前沿用的「國語」這個名稱可能引起的誤解,1955年10月相繼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決定將規範的現代漢語定名為「普通話」,並確定了普通話的定義和標準。其中「普通」二字的涵義是「普遍」和「共通」。1955年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通過了普通話的定義,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語標準語。普通話為的是方便溝通和普及教育,也並非是要矮化其他方言,就如法國政府也有推行「現代法語」作為官方的規範文法,難道這又是要矮化阿爾薩斯語、高盧語、奧克語?這說明所謂廣東話爭議不過是茶杯裡的風波。
一些「本土派」人士以及激進反對派議員,竟然將事件大肆炒作成所謂「大陸化」問題,其實正凸顯他們的扭曲心理,對於內地的一切人和事都持排斥的態度。內地學生來港讀書工作,他們視為「搶香港人飯碗」,甚至對內地女生車禍身亡而彈冠相慶,泯滅人性;對於個人遊、兩地經貿融合等利港政策,他們盡是放大一些交往中的磨擦問題,繼而要全盤否定有關政策。這些思維的背後,是自卑?是無知?還是說一些人反中反昏了腦,對於內地的一切都持負面態度排拒抹黑,罔顧基本事實,失去了理性辨別是非的能力,更喪失了基本的理智和良知?
更令人氣憤的是,這些「本土派」人士,打所謂「本土」旗幟,行的卻是白色恐怖,早前有女藝人提到應以包容心態看待內地人士,這種善意的言論,竟然引起一些極端人士的網上謾罵和人身攻擊,令女藝人飽受壓力下淚灑當場。現時教育局不過是刊出了一篇文章,說出了一些事實,竟然引發這麼大的爭論,市民不禁要問,香港社會究竟出現了甚麼問題?廣東話爭議要解決不難,最難的是如何改變一些人的扭曲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