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zhiqiang

还记得2013年9月13日王功权被确认刑事拘留的那个“黑色星期五”吗?8个月后,相似的一幕重现,当初奔走泣告、出离愤怒的那些人,再度遭遇痛失同道的命运。

“死磕派”律师代表人物浦志强被警方带走的消息,前天晚间起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昨天下午13时许,同样供职于北京市华一律师事务所的浦志强外甥女屈振红发布微博声明,以家属身份确认浦志强“以涉嫌寻衅滋事罪于5月6日凌晨被海淀区公安局刑事拘留,现关押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并称“家属正在考虑聘请律师会见”。

是新京报将这则消息扩散到了屈振红的亲友圈之外。16时许,这家此前多次为浦志强提供发言平台的北京媒体通过网站发稿,称已通过多个渠道证实浦志强被刑拘:“14时许,屈振红在电话中向新京报记者确认,微博为其所发。据她介绍,今天上午8时许,浦志强妻子接到了北京市丰台区樊家村派出所的电话通知,要求其前往该派出所取拘留通知书。‘他昨天下午还回家来取电脑’,屈振红说,浦志强是在昨日早上被警方带走配合调查的,但取完电脑后又在警方陪同下被带走。”

通过微博公布消息时,@新京报附上的是人物背景介绍——“浦志强曾代理任建宇劳教案、‘上访妈妈’唐慧案”。而由新浪运营的@头条新闻,在转发时更进一步,摘取了报道正文中最后一段:“有消息称,在失联前,浦志强曾于本月3日在北京参加了一个有10几名学者参与的研讨会。”

寥寥数十字,却需要莫大勇气。因为,在这场“有10几名学者参与的研讨会”中,浦志强参与讨论的是中国这20多年来最禁忌的话题——1989年发生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六四”运动。

3日晚间起,摄自这场研讨会现场的照片就开始在互联网角落里出现,写明“2014.北京,六四纪念研讨会”的横幅下方,浦志强坐在前排最左侧,他身边还有另外12人。

把“六四纪念研讨会”虚化为“一个有10几名学者参与的研讨会”,是报道者的生存技巧,更是胆识。依靠新京报的率先突围,腾讯搜狐和凤凰网均在首页展示此讯,不过,随着@头条新闻在17时许删帖,这则消息瞬间下沉,能像网易那样保留一个存活链接已属不易。

新浪此时还需要大规模删除此时已在微博上密集出现的抗议声援。

浦志强确实有足够多的追随者。如果说当初“满屏皆说王功权”的声浪中,很大程度是仰仗于潘石屹、任志强这些商界好友的义气相挺,那么,浦志强尽管没有那般由仗义疏财积累的名声,却堪称另一个版本的大V,另一个版本的领袖。

他天生就是“江湖大哥”。身形魁梧,高近一米九,体重220斤,浓眉大眼国字脸,一派凛然正气;更重要的是,他仿佛没有任何畏惧,不屈不挠地奔走在中国各地,为民间鸣冤者代理主要指向公权力的诉讼,任建宇和唐慧案就是其代表作,此外,他还带头向中共党内“双规”的合法性发起挑战,并早在去年2月就实名举报那位如今已人尽皆知的“大老虎”;再加上,他还愿意自嘲,微博转世时向以“哈儿律师”、”体制外大佬”自称,每每控诉不公却总能以插科打诨方式表达……

这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形象,怎不叫粉丝为之着迷?

何三畏就是浦志强的亲密战友,两人在包括任建宇案在内的诸起新闻事件中结下深厚情谊。作为最早传播消息者之一,何三畏在微博上张贴出那些旧时照片,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暗流汹涌:“无数认识不认识的朋友,通过网络和电话来问他。约半数是女公民。其中,有三位知识女性说着就失声哭了”;“所有前两年他在重庆帮助过的人,都打来电话,包括文盲夫妇戴月权和廖宝翠,他们没有多话说,哽咽着说不出什么,我不能奉陪,我也受不了。”

浦志强帮过何三畏,何三畏也帮过浦志强。他所供职的《南方人物周刊》,去年1月曾发布过一个事后广为流传的封面:镜头中,被封为“中坚”的浦志强目光坚毅望向前方,手中举着由三支火柴燃起的火光。

这期人物报道共由三篇组成,分别是《浦志强:对坏的制度,不会忍太久》、《浦志强:我守住了,他们没守住!》以及《浦志强在重庆》,署名记者就包括何三畏。而封面那句导语——“二十多年前,他们壮怀激烈,指点江山,抨击当时的中坚;现在轮到他们了,是否及格,拉出来走几步”,既像是加冕,也像是为浦志强今朝命运埋下伏笔。

二十多年前的“指点江山”,说的就是浦志强的青春岁月:“都说1980年代理想激荡,浦志强读鲁迅,后来读苏联史书,反观中国,他有一种强烈的受骗感,又滋长了新的使命感。他喜欢和高年级同学一块讨论、演讲。”

更直白一点说,浦志强就是1989年那场学生运动的中坚,他那幅头扎白布的留影,至今仍不时被同道中人重新翻出展示,作为共同的青春祭奠。

从这个角度来说,浦志强走进“六四纪念研讨会”现场,正是因为他的精神家园从未迁移。

然而,想要为浦志强登高一呼的人们,却必须面对一个“没法说出口”的困境——“六四”是中国互联网上最长寿也最坚挺的敏感词。于是,绕道而行的声援者,开始了他们又一轮用暗语影射互相取暖的抗议行动。最有慷慨赴死意味的一句赞美,恰恰仍是从中共献礼影片《建党伟业》中借来的李大钊名言——“自你入狱,举国震动。人生辉煌,莫过于此。”

那期《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是海报,是旗帜。刚刚离开“南方系”的石扉客,则允许他的下属值此转发今年1月的专访报道。

《浦志强:我虽目盲,心恒有尺》,那里是用浦志强钟爱的一尊塑像为他代言:“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亚(Justitia)是法律公平、正义的象征。朱斯提提亚蒙着双眼,这让她在审判时可以无视被告的权力、身份、家世、地位……”

“女神”也真的来了。昨天下午16时许,正在为浦志强呐喊的人们惊喜地发现,@稀土部队——中国影星章子怡的微博账号——贴出韩国电影《辩护人》剧照,并附留言:“一个追求民主、法制、公正为真理而斗争的律师让人肃然起敬。故事改编于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的真实事迹。在这儿无需再说电影拍得如何了,去看看人家拍的内容吧!”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是章子怡在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为浦志强鸣不平。包括那些多少有些看不起“戏子”的知识精英,此时也决定要为@稀土部队点个赞,并一同将《辩护人》的故事扩散开去。

陆川是另一个挺身而出的演艺界名人。尽管他的父亲陆天明正在微博上抨击杜汶泽以及“为了挣钱,他可以背叛自己的政治和立场,去歌颂自己讨厌的事和人”的孙海英,但这位年轻导演显然在爱国情怀之外还保留了一些私人情谊:“@北京黄亭子郝建老师当初教我们好莱坞电影史,讲西部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讲《好坏丑》讲《末路狂花》,当然也讲《逍遥骑士》;讲电影更讲电影精神;经常把我等叫到家里三菜一汤改善伙食,是一个好师长好大哥。不论在哪,希望郝老师平安。”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所教授郝建,也参加了5月3日那场“六四纪念研讨会”。随着浦志强被拘消息确认,另一些与会者的命运也在人们的互相打听中逐渐清晰。根据微博微信上流传的外媒消息,至少还有徐友渔、刘荻、胡石根三人同被刑拘,其中,徐友渔是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学者之一,近年来多有新自由主义立场言行。

听闻徐浦二人双双落难,自称已经“活得越来越像一株行走的植物”的五岳散人也被唤醒了,抬起头来写就长微博:“他们依然会咆哮、奔跑,去试图改变这个世界。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虚拟的蜡烛,他们自己就是火炬,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地燃烧着,然而被历史记住。“

在为这些与会者打抱不平的声浪中,最集中的论点就是“私下聚会”何干“寻衅滋事”。

对“口袋”罪的抨击,言辞激烈。@十年砍柴以“邀几哥们在家打麻将,吐槽几句,会不会‘寻衅滋事’呀”作为吐槽,徐昕、仝宗锦等法律学者亦有微博发声:“刑法293条规定了四种寻衅滋事行为,后高法又将此扩张解释至信息网络领域。不知浦律师涉嫌哪种情形?”;“即便站在价值无涉的规范性法律解释立场,家庭讨论会也很难说是违法。”

已与袁裕来、杨金柱等“死磕派律师”割席绝交的陈有西,也加入质疑队列。面对浦志强需要聘请代理律师的状况,他先是宣布“如果需要我帮助,义不容辞”,今晨更是在微博上连发数言“关注立法权失控”:“寻衅滋事罪,限于现实公共场所。最高法的解释扩大到了网上滋事。500转。现在公安扩大到了开会滋事……下步立法权的较量会趋向激烈,而民权在这条战壕里空无一卒……罪刑法定,不能扩大到网上滋事、开会滋事……寻衅滋事的汉语常识,就是公共场所骚扰侵害他人妨碍秩序。现在释法的人初中没毕业,只懂政治需要。”

当然,对@赵楚这种决绝的异议者来说,甚至不愿只谈技术细节:“公民自由聚会,纪念包含重大历史意义的民族悲剧,这不是寻衅滋事。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祟高表现,是展现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的行为。压制这样的行为是摧残民气、侵害民权、违背良知的反华罪行,是对广大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或许,确是“政治需要”。且不说纪念“六四”已经严重触及中共政治高压线,以浦志强为代表的“死磕派律师”也早就是眼中钉。当以王功权、薛蛮子为代表的大V已经转身散退,那些高举法律条文振振有词的“讼棍”就成了在劫难逃的打击目标。如果说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4月16日要求“规范律师执业行为”的宣告尚算彬彬有礼,那么,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下属网站4月9日首页推荐《解读“死磕派”律师》一文,已是再明显不过的严厉警告:“‘死磕派’律师就像一群饿狼一样,四处寻嗅热点,哪里有案件就窜至哪里,聚集靖江、攻打平度、占领鸡西、火烧南乐、围剿张家川、闹翻建三江,自绑铁链打灯笼,半小时绝食,向轮子告洋状,公布账号骗钱,上演着一出出丑剧闹剧。他们所追求的,决不是法律的公平正义,而是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死磕派’律师组织化、黑社会化、政治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不仅扰乱社会秩序、破坏舆论安全,也败坏律师名声、阻滞法治进程,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毒瘤之一,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对“死磕派律师”的非议乃至痛恨,在那些有关浦志强被拘的新闻跟帖中汇聚。即便那些“抓得好”的统一台词或有“水军”之嫌,但类似尹国明这样的左派人物,总是真实存在。他在微博上一一列举浦志强“反毛”“反共”罪行,并呼吁警方继续出手拘捕贺卫方、袁腾飞等人:“给颠覆势力以这么大的言论自由,是国家的悲哀。”

宋志标洞若观火。昨晚,他通过微信号“旧闻评论”为浦志强的命运写下注释:“浦志强作为25年前那次事件的参与者,从来不避讳那个已经被高度敏感所浸染的标签,他的被捕将历史与现实捆绑在一起……浦志强长期处于国保监视之下,对党国惯用嬉笑怒骂,弹性与韧自如转换,边界意识拿捏得当。在这个特殊时期采取这么个动作,将日常管控骤然提至收监级别,叫人意外,但却着实令两边的人都很兴奋——是的,是临战的兴奋而不是受害恐惧,笼罩在本次舆论攻防上。”

根据这篇《25年的“礼物”》所述,这场战争是浦志强“求仁得仁”:“25年前的那次事件,是死磕律师群体以及其外围襄助者政治情感上的纽带。如果选择张思之做律师的消息为真,对浦志强他们而言,目的就很明确了。那就是将本次刑拘事件往更高层次带动,最好走完审判流程,对浦志强的审判顺势演变为对那次事件的再审判……这么多年来,对此段历史耿耿于怀的人们,也都急迫地希望看到某种意义上的清算。即使‘清算’不能,展开某种审判,也是众望所归……眼下,王瑛、慕容雪村等受邀而未能参会的,已经在微博上要求‘自首’,这种对逮捕的反向操作已有征兆……若遂行,审判不只是对现实的审判,也将是对历史的审判……若浦志强安稳坐牢,等于是拆了这25年未有之‘礼物’。终究是教训一下放人,抑或有‘投桃报李’的演化。”

宋志标说,“看吧”。看不了多久,他的这篇文章今早已在微信上显示“被多人举报”而无法查看。而类似章文、笑蜀等人的声援文字,也只能通过在海外网站发表的方式,在相当有限的范围内被传阅。

同样,包括环球时报在内,中国绝大多数媒体都没能将浦志强被拘的消息化为白纸黑字。京华时报记者康少见虽然能在微博上发布律师前住北京市第一看守所时的见闻,也不能更进一步;至于曾经为声援者送来火种的新京报,只是用社论《莫助长滥用诉讼对抗舆论监督》,在为自家因“世奢会”一案而败诉实行抗争的同时,替惺惺相惜者保留了些许“一箭双雕”的想像空间。

云南信息报是极少数得以刊登报道并发布自采内容者,据其声称,“已有多位律师明确表示了为其辩护的意愿,包括张思之先生,斯伟江律师”。张思之有“中国最伟大的律师”之誉,他的成名作是为“四人帮”辩护;而斯伟江则与浦志强齐名,是当今中国最活跃的学者型律师。

这些与浦志强同气连枝的新闻人,也只能帮到这里了。何况,罗昌平另有感叹:“黄金十年,博士许、律师浦尚有余地拓宽空间,而在今日,双双身陷囹圄,让人迷失方向。”

当许志永和浦志强的后援团正在为“鱼死网破”还是“先出来再说”而争论时,这位以举报刘铁男成功而名声大噪的记者,回想起自己十年前的今天在新京报发表的成名作《拆迁引发姐妹同日离婚》,在微信公号中无尽唏嘘:“新闻真能记录历史吗?新闻真能影响当下吗?本来应有的感叹号,被生生扭成了问号。就好像嘉禾拆迁的曝光,表面上整顿了当地官场,实际从未改变那里的规则与生态,而民众已经为此埋单。这让我联想到一名检察官的话:‘新闻界引起为豪的孙志刚事件,被标榜为推动制度进步,但它实际成了政法委扩权坐大的一个拐点。你说这是进步还是退步?是要标志还是要实际意义?’尽管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却也找不到话来反驳他,因为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罗昌平说,“十年来,我的新闻实践不断证明一点:记者几乎什么也影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