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上厕所关门”和“随街小便”事件所赐,大小便这等平时难以启齿的生活头等大事,终于可以在媒体上堂而皇之地公开讨论。

从广州到香港度假,和香港同事才刚聊起大陆男童在旺角尿尿的事件没多久,台湾歌手陈升就抛出惊人之语:“我反服贸”、“陆客真的不要再来了”、“等大陆人上厕所会关门时,再谈统一”。

好有个性、好牛逼,但字字句句都伤了大部分大陆网民的自尊。微博上,网民除了忙着骂越南、骂港星杜汶泽,也忙着抵制陈升。在香港“占中”、台湾反服贸等“街头造反”意识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港台艺人的言行稍微出格,都会被高度政治化。

如果“随街小便”折射出的是陆港之间在文明和法律上的认知差异,那陈升把国家统一的头等大事与上厕所关门的生活琐事联系起来,除了表达自己“拼生活而非拼经济”的主张,其实内在核心应该是要强调两岸的生活品质和价值观相近之后,才可能和平统一。

你穷的时候,我嫌你穷,你开始富了,我嫌你土,你有品位了,我嫌你不认同普世价值观,这场类似男女关系的两岸追逐游戏,基本呈现这标准的心理规律。

其实,不只“上厕所不关门”会妨碍两岸统一,出租车被抢这等生活琐事也会影响民间交流。一位原本就对大陆不抱好感的台湾朋友到北京出差,结果出租车接二连三在光天化日下被大陆人截走,气得她坚决不肯再踏上神州大地。我和她解释,在大陆生活就是这样子,人多资源少,大家都在抢。她回说,“做人,为什么要这么没水准?” 还说,台湾总统马英九虽然做得不怎么样,但好在懂得守住每日赴台的陆客人数底线,否则就像香港一样“沦陷”。

陆客高高兴兴撒钱给同胞们提供经济活水,却因为对文明和法律的认知与同胞们不一样,反被对方抱怨是“把悲伤留给别人”的劣客。想起有一次在大陆农村出差时,与一位香港记者聊起陆港矛盾的问题,我询问为何香港不干脆设立一个大型的奶粉集散地任陆客采购,限制陆客购买奶粉的措施似与香港标榜的自由港精神不一致。

他的回答很干脆,先不说香港怎么去应对,倒要先问问大陆,为什么不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大陆不能做好自己的食品安全监管?不能杜绝黑心食品?为什么大陆的问题要变成香港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小时候爱吃的糖水店铺没了,换成卖黄金珠宝的?就为了做陆客生意?

在这位年轻记者看来,大陆虽给了香港不少甜头,但也给港人的生活带来不少困扰,夺走了他们记忆中原有的本土味道。他抛出的几个“为什么”,其实都无解。大陆社会基本呈现监管缺失、道德缺失、底线缺失的“三缺状态”,食物链问题尤其突出,除了享有特供的特殊人士外,几乎人人躲不了,大陆食品要让人安心,简直比登天还难。

这一点,大陆民众最清楚不过。在广州打车去火车站,师傅知道我要去香港,劈头就问,“去买奶粉啊?”、“香港的东西都是真的吧?”原本还真是要去买奶粉的,但在休产假的广州同事说,她家里存货还够,不必麻烦。

虽然不买奶粉,我还是到据说是陆客拖行李扫货“重灾区”之一的旺角去转了一下,看看是否还有街边小便事件。或许因为不是周末,奶粉和黄金珠宝不见多人抢购,反倒是有陆客一家大小累得蹲在路边休息,只是休息,没有别的。街道风景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抢眼的货币兑换广告牌,都是冲着陆客的人民币去的。

小商户都想把手伸入陆客的荷包,朴质又狂放的陈升却还说了这么一句争议性的话:“多赚十元不会比较富有,少赚十元也不会比较贫穷,而我认为我还可以再贫穷一点”,犹如他的歌词一样,很放纵、很洒脱,甚至还有点挑衅。从经济发展的逻辑上来说,陈升的话完全站不住脚,任何思维逻辑严谨的学术派肯定觉得他得了便宜又卖乖,但对于捍卫本土及自由主义仍持浪漫想象的年轻人来说,“不拼经济,拼活着”的主张是可能引起共鸣的。

相较于“北京一夜”和“把悲伤留给自己”,我其实更喜欢陈升的另一首歌——“我喜欢私奔和我自己”。和自己私奔,多俏皮洒脱的浪子吟唱。但面对大陆,台湾和香港都别只想着和自己私奔,耐心地给“土豪”时间去提升文明,更不可能妄想和别人私奔。面对港台,大陆应当减少把悲伤留给对方,多加改善自己体制上的运作,若觉得宪政、民主、自由太过敏感,至少要做到公平、正义、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