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虚假订单

阁道大参考 http://www.gedaodigest.com/ 按: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站上,许多店主通过虚假交易“刷销量”,从而提高店铺综合排名,这让人们对阿里巴巴在上市前发布的关键运营数据产生怀疑。

陈千(Chen Qian,音译)在宁波市经营了4年的私人快递公司,这让他练就了一项新本领:不用拿起来,就知道哪些包裹是“假包裹”。有些假包裹是空盒子,有些里面装了一块糖或一个钥匙链。他说,发假包裹的商家最近开始用卫生卷纸来凑分量。

陈千表示,他公司每天处理的4000个包裹中,约四分之一是假包裹。随着电商行业在中国蓬勃发展、特别是“刷销量”这种做法逐渐兴起,上面这种现象在整个中国都很普遍。网上的卖家招募自己的亲朋好友甚至专业造假者下虚假订单,原因是在淘宝网(Taobao)等网站上,发货量越大,综合排名就越前,获得更多真实订单的概率也越高。淘宝隶属于阿里巴巴(Alibaba)。

记者对电商卖家、物流公司和帮电商卖家刷销量的人进行了一系列采访,结果显示,在一些商品类别中,虚假销量或可占到所有线上销量的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这么高的比例让人们对阿里巴巴在上市前发布的关键运营数据产生怀疑。阿里巴巴预计将于本月在纽约上市,筹资金额很可能达到约200亿美元,超过Facebook和谷歌(Google),成为有史以来互联网界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

由于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Tmall)和淘宝网站占中国在线零售总额的80%,“刷销量”还让人们对中国的官方电商统计数据产生了怀疑。

阿里巴巴在本周提交给美国证交会(SEC)的文件中称,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一年里,阿里巴巴处理了145亿个订单,涉及的商品总价值达2960亿美元。eBay同期则处理了总价值810亿美元的商品。

阿里巴巴在招股说明书的风险提示章节中指出,其网站上的卖家或许“存在自买自卖、或与他人合谋的虚假交易行为,其目的是人为拔高它们在我们市场上的综合排名、声誉或搜索结果排名”。

由于处在IPO前的“缄默期”,阿里巴巴拒绝进一步置评,但该公司过去3年一直在打击“刷销量”行为。淘宝上的卖家和其他活跃用户表示,此举收到了一定效果,但这种做法眼下仍然盛行,因为卖家的手段总是领先于阿里巴巴的审计方法。

“刷销量”凸显出监管电商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有多困难。不止是阿里巴巴,所有拥有开放式供应商平台的网站,比如eBay和亚马逊(Amazon),都面临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然而,阿里巴巴受到的影响最大,因为它在中国市场上的规模最可观,还有一个原因是,激烈的竞争以及阿里巴巴收取的广告费的节节高涨,使得淘宝上的绝大多数卖家如今都处在赔钱的状态。eBay和亚马逊拒绝置评。

移动互联网咨询公司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的首席执行官张毅说,他公司做的一项非公开研究估计,阿里巴巴旗舰电商网站淘宝上的很大一批店主,在2014年上半年曾“刷过销量”。他说:“绝大多数都在刷销量,或曾在某个时候‘刷过销量’。”淘宝占阿里巴巴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二。

“我们最近才开始刷销量。”杭州一名要求匿名的淘宝店主说,“我们别无选择。其他许多店铺多年来一直在这么干。我们意识到,无论我们销量多好,都无法与那些‘刷销量’的店铺竞争。我觉得,最好大家都别刷。”这位店主的淘宝店销售帽子和传统真丝围巾。

“可是竞争这么激烈,真的是没有别的办法,我们的竞争对手都在这么干。如果你的销量不够高,你的综合排名就上不去,就做不出销量。”

至于“刷销量”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阿里巴巴的总体销售数据,大家还存在一定分歧。一名熟悉该公司的人士称,阿里巴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不认为它严重到了对总销售额产生影响的地步。

但经济研究机构“美奇金(北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J Capital Research)的负责人杨思安(Anne Stevenson-Yang)提请人们注意:2012年底至2013年底,阿里巴巴处理的商品总值激增了63%,从1570亿美元增至2480亿美元。

她表示,同期,在上海、深圳和香港证交所上市的所有零售商的总收入仅增长了6%(未经并购和非核心投资修正)。

“你不能说这是渠道迁移(channel migration),因为很多消费类/零售企业都有非常强劲的在线销售,而这些销售的增长要慢于线下销售,”她表示,“在线销售的产品的制造商,增长缓慢甚至增速为负。那么,所有这些在线销量来自于何处呢?”

过去3年,阿里巴巴改进了审计流程,利用算法来确定可疑行为。如果卖家被抓到存在“刷销量”行为,可能会被降级甚至强制关店。

快递公司的陈千通过电话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在这段时间里,他每天处理的空包裹数量已从包裹总量的一半降至四分之一。但这种做法仍很盛行,卖家的手段总是领先于阿里巴巴的审计方法。他们在聊天室和博客论坛里讨论怎样做才能不被抓到:转化率(销量除以点击量)不要过高,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同一IP地址来“刷销量”。

在自己位于北京的公寓里开淘宝店卖切花的李思源(Li Siyuan,音译)说,他自己不会去“刷销量”,但他知道很多商家都这么干,不过这种行为正在减少。他表示:“‘刷销量’的黄金时期是2009年至2011年。”他估计,如今,在线鲜花行业虚假销量的占比为10%或以下。他补充称:“今天,赢得高销量的最佳办法是供应上乘的产品。”

但快递公司的陈千表示,很难彻底根除这种行为。“尽管我们的员工能够很清楚地判断出哪些是空包,但这里面的界限仍很模糊。”他说,“我们的客户可能会坚持说,他们只是想寄包纸巾;如果他们寄的是装在信封里的一张收据的话,判断起来就更难了。”

“刷销量”似乎并不违法,而且可以说会让所有人受益——商家会得到更靠前的综合排名,物流和快递公司会得到更多的生意,阿里巴巴的流量也会扩大。

陈千说:“我觉得我不想过多批评这种做法,因为我们毕竟获得了这么多的生意。”(阁道大参考 http://www.gedaodigest.com/ 选自英国《金融时报》,作者:查尔斯•克洛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